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台灣經濟到底有沒變差?『笨蛋,問題在經濟!!』--從農業經濟觀點討論

尼采曾說:「在對抗怪物的過程中,要小心自己不會也變成怪物」
Whoever fights monsters should see to it that in the process he does not become a monster. And when you look into the abyss, the abyss also looks into you

這幾天陸續拜讀知名的blog作者「BillyPan的部落格」近期寫的幾篇關於台灣經濟數據的創作,個人非常佩服作者身為醫生,卻努力關心這個社會經濟、文化及網路等面向,孫中山先生原本也是醫生,卻不侷限於醫學專業,個人認為:「上醫醫國,醫未病之病;中醫醫人,醫欲病之病;下醫醫病,醫已病之病」。因此孫中山先生起而推翻滿清,開創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有興趣的網友請自行到其部落格閱讀精采的關於台灣經濟的文章創作:
連結如下:http://www.wretch.cc/blog/billypan101

關於Billy Pan創作數篇關於經濟數字統計,在網路上引發眾多網友討論,不管討論是就數據本身引用及解讀、或是套用作者所講感覺派或數據派的論證經濟是否好壞、或是由此引申之執政黨、在野黨這幾年的表現等等,其實我相信作者已經達到其目的,台灣可貴的就是經由不流血的民主制度,我們和平進行了政黨輪替,同時終結了白色恐怖及一黨專政的恐怖時代,由billypan部落格眾多的留言討論來看,民主真是一個可貴的珍寶,讓我們可以暢所欲言、並且依據自我的意見來檢討執政者的各種作為。但今天在此要用大學所學,從另一個面向,也就是從農業經濟觀點來看台灣這幾年下來,台灣的基本民生物資等物價的變動,在此一樣效法billypan的精神,先由我來拋磚引玉,提出以下數據讓大家可以提出更多討論。首先這一陣子颱風過後,由於泡麵及很多民生物資都漲價了,所以造成很多網友說:連基本民生物價都漲成這樣,執政黨很差。我在此強調本身不支持任何政黨,我是屬於完全不投票那種人,但我提出幾個以下數據,以下數據來自幾個地方:

◎農畜產品價格查報系統:
http://agrapp.coa.gov.tw/agrPR-net/index.htm
◎農業統計要覽:
http://stat.coa.gov.tw/dba_as/As_root.htm
◎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7820

1、首先要來看看幾個重要的農業經濟重要指標,請看以下這個連結:
農業經濟重要統計指標--請點擊後進入放大圖表觀看
http://stat.coa.gov.tw/dba_as/asp/a11_1.asp

這個圖表列舉了從民國41年至95年台灣地區重要的農業經濟指標,可以看到的確很明顯從民國87年之後,經濟成長率就有比較明顯的趨緩現象,87年當年經濟成長率是4.55﹪,除了民國93年的6.15﹪成長率之外,台灣經濟成長已經不復當年那種6﹪、7﹪、甚至10﹪以上的經濟成長率。這張表還列出「農業生產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從民國41年的32.07﹪一直逐步下降,到民國95年只剩下1.53﹪,簡單講台灣的農業產出只剩下國民生產毛額的1.53﹪。而「農產品出口占總出口比率」、「農產品進口占總進口比率」也都紛紛下跌到民國95年的分別為:1.55﹪、4.60﹪,也就是民國95年台灣每出口100元的產品,農產品只佔1.55元;每進口100元產品,農產品只佔4.60元。這一圖表也顯示台灣地區雖然以農立國,但是到民國95年「農家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只剩下14.18﹪,產業結構已經完全不是農業結構了。當然這是從光復到現在,過去50年來國民黨一直要說的:帶領台灣經濟起飛,也完全改變了台灣的產業結構。

2、有了這個基礎之後我們要再來看兩個數據:這些資料按聯合國1993年版SNA修編,資料來源:「台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行政院主計處。
台灣地區經濟成長與每人所得表--請點擊後進入放大圖表觀看

近幾年主要國家每人所得收入表--請點擊後進入放大圖表觀看

根據上面兩張表,我們可以看出台灣地區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到民國95年已經成長為折算美金每年為16471元、新台幣535,993元,以12個月來算月收入平均要新台幣44,666元。坦白講依我現在讀研究所情況是低於平均值的,但我相信這個水準很多網友都還是輕易超過的,這統計數據只是在說明國民生產毛額還是持續上升的。但是根據主要國家資料來看,2006年南韓是美金18.372元,也的確是超越了台灣。

3、再來看台灣農產品栽種面積,請看以下連結:資料來自資料來源:「農業統計年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台灣農產品栽種面積表:--請點擊以下連結進入圖表觀看
http://stat.coa.gov.tw/dba_as/asp/a47_1.asp
這個圖表因為很長我不列在這裡,但基本上可以看到以稻米這個作物來說,民國42年栽種面積是778,384公頃,但民國95年只剩下263,194公頃;而食用玉米民國57年栽種面積是14,376公頃,中間很平穩沒啥大變化到民國95年為12,316公頃。而幾個比較重要的作物像:製糖用甘蔗民國42年是113,230公頃(收穫面積)、民國95年是10,394公頃(栽種面積);香蕉民國42年是12,718公頃(收穫面積)、民國95年是12,177公頃(栽種面積);如果有興趣我建議看一下蔥、結球白菜、還有像西瓜從民國42年的栽種面積為3,140公頃,一度成長到民國72年以後的超過20000公頃,再萎縮到民國95年左右的12403公頃。

基本上除了少數的農作物,台灣地區的農產品幾乎都面臨栽種面積大量減少的問題,這基本上就造成了供給面的不足。但是呢台灣的農業很厲害,我們再來看台灣主要農產品產量的圖表,資料來源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農糧署、漁業署、林務局。

台灣主要農產品產量表:--請點擊以下連結進入放大圖表觀看
連結如下:http://stat.coa.gov.tw/dba_as/asp/a45_1.asp
你可以發現雖然栽種面積都變小了,可是以稻米來講(把稻殼及糙米一起計算):民國50年,稻米總產量約為4,563,981公噸,當年度栽種面積為782,510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為5.83公噸;而民國95年稻米總產量為2,819,852公噸,栽種面積為263,194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為10.71公噸。單位面積產量足足增加了快2倍,所以農業技術的進步也是很明顯看到的趨勢。香蕉從民國42年的96,101公噸年產量增加到民國95年的214,277公噸年產量。年產量增加了2.2倍,但栽種面積民國42年是12,718公頃(收穫面積)、民國95年是12,177公頃(栽種面積),面積幾乎不變動,表示單位面積產量是2.2倍。而台灣民間最重要的「甕菜」產量從民國42年的17,746公噸增加到47,963公噸年產量。但栽種面積民國42年是2,077公頃,到民國95年的2595公頃,年產量增加了2.7倍,但栽種面積只成長了約1.25倍。

所以從光復到現在的確台灣農業生產的單位面積及產能都提昇了不少。

4、但是呢!再來看看「每人每年糧食可供消費量」,資料來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每人每年糧食可供消費量圖表--請點擊後進入放大圖表觀看
連結:http://stat.coa.gov.tw/dba_as/asp/a81_1.asp

雖然農業很爭氣地提昇了單位面積產量,並且在栽種面積大量減少之下,仍然創造高產值,但台灣地區經濟進步了,所以大家不再只是求吃飽,從這張糧食可供消費表可看到,蔬菜類部分從民國4年每年可供消費量的61.73公斤成長到民國95年的112.05公斤,但也只成長了1.815倍左右;而主食稻米從民國41年的可供消費量138.13公斤降低到民國95年的89.72公斤。但是請想想看我們吃主食米的機率其實已經變很小了,因此每年可供消費量從民國41年到95年整體萎縮了35﹪,但是我們獲得熱量的來源已經很多元化。但是對於蔬菜類的需求,相對來講也絕對不只成長了1.815倍,但蔬菜類可供消費量從民國41年到95年卻只成長了1.815倍。所以造成供需極端的不均衡。

走筆至此,我相信會有開始有很多經濟學很強的網友要開火了,在此我不作任何評論,我只把這些數據整理提供出來,告訴大家其實台灣農產品已經在農業技術提昇效率很高的情況下,同時在耕種面積減少很多之下,仍維持極高的成長及創造極高的產值。但因為台灣經濟基礎變強了,大家對基本食物的需求已經改變,再加上台灣地區「農產品進口占總進口比率」從以前的很高(請再回到第一點那張台灣農業經濟重要指標圖。),到民國95年台灣每進口100元產品,農產品只佔4.60元。我們可以想像所以台灣地區的一些農產品如果漲價很多,對於農業經濟基礎的人來看,一點都不會訝異,也不會覺得奇怪。因為這單純是供需的問題。想想看香蕉與西瓜的數據,香蕉與西瓜因為產量增加極多,但實際上台灣人民對這兩種農產品需求是沒有增加這樣多的,所以這兩樣農產品,再怎樣都沒辦法漲價。

5、再來是關於農業部門產值的數據,請參考以下主要農林漁牧產品生產值圖表:
連結:http://stat.coa.gov.tw/dba_as/asp/a46_1.asp
因為圖一樣很大,請網友自行點擊後進入放大圖表觀看

我們單純以農產品為主,不計算林業、漁業及畜牧業,農產品產值從民國42年的7,473,547千元年產值(約74.7億)成長到民國95年的172,691,533千元年產值(約1726.9億)。這段期間農產品年產值增加了23.1倍。另外來看一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陳淑珍得碩士論文(91學年度,台灣稻米政策之有效性檢定-向量最適理論之應用,19頁表2-6)

歷年台灣地區之白米零售價格及每人平均消費量圖表--請點擊後進入放大圖表觀看

稻米價格民國41年時每公斤要20.39元、當時人均所得是1.91千元,每人每年要消費126.06公斤,總計一年稻米要花掉2570多元,遠超過人均所得;而到了西元2000元,稻米每公斤32.76元,而人均所得已經到了404.74千元。2006年蓬萊米市場零售價格平均為每公斤新台幣約為34.43元。稻米在50多年以來,價格只成長約1.69倍,但實際上不管房地產、物價、或是其他相關產品價格,都早已經不知道成長多少倍了!但農產品價格卻一直處於過低的狀態。台灣農業早期扮演出口賺取外匯的重要推手,比如鳳梨及蔗糖出口。但近年來因為務農人口下降、週邊國家農產品競爭,主要還有台灣加入WTO後,會面臨會員國家到台灣銷售農產品的競爭。所以其實台灣大多數農產品不但沒有漲價、反而還要面臨價格更低的威脅、這嚴重影響到台灣地區農民的生計。

6、最後看一下農民實際收入的數據,農村生活到底有沒有收入提高呢?
請參考以下農家與非農家所得總額之比較表
連結:http://stat.coa.gov.tw/Chinese/asp/a72_1.asp

農家與非農家所得總額之比較表--請點擊後進入放大圖表觀看

從民國53年到95年,可以看到台灣農民平均每人所的從3845成長到246,377元,成長了64倍左右,但同時期台灣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從8,181元成長到535,993元,成長了65.5倍,可見農民的收入成長幅度略低於台灣整體人民收入,但不是很嚴重落後。而不管是每戶所得、每人所得,農家佔非農家比率一直都保持很平穩的比率(從民國65年開始看,那時才有開始比較穩定的統計數據。)因此台灣農民收入雖然比一般人低,但是都還是一個穩定的比率。台灣農民收入從統計數據來講沒有變得越來越差、但也沒有變得越來越好!

綜合以上結論,台灣農業其實是產值增加極高的產業,但農業沒辦法像工廠,因為哪裡人工便宜就移過去,所以台灣農業在加入WTO之後,面臨很嚴酷的考驗。以往政府有設立稻米平準基金並用保證價格收購農民的稻米,但加入WTO後往後政府不能再補貼農業,所以如果要平抑物價,其實政府可以採取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進口其他國家的農產品,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從美國農業部、泰國、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都會很高興,泰國的米每公斤約新台幣7-9元、很便宜,中國大陸的便宜農產品、還有美國大規模的粗放農業,想想他們用飛機噴灑農藥,我不曉得過往不斷提昇產值及技術的農民們,為何一直得不到國內同胞的支持?!進口農產品很輕易就可讓物價變低,但是會嚴重打擊到台灣農業的生存。讀農業經濟學的我,加上現在商學研究所的訓練,我當然支持自由貿易,但唯有對於農產品,我要呼籲台灣同胞要站在我們本國的農民立場。不是我們的農民不爭氣,我們農業技術之好可以輸出到其他國家、我們農業也提昇很高的產值及產能,但農業卻要面臨周圍勞動比較低廉國家的低價競爭。想想看楊儒門炸彈客就是為了爭取這些相關農民權益才發生的。

台灣是海島型經濟體,這幾年更因為台幣相較於週邊國家都貶值了(這資料請去查相關經濟數據),所以很多物價都上漲了,這是相對台幣購買力減低了,但農產品及許多物品價格會高昇,一方面是中國大陸的興起,他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大量成長,請注意參考我上數圖表,台灣也曾經經歷過經濟成長、而不斷增加榖類之外的其他農產品的需求。同時台灣除了稻米及一些產量供給穩定的農產品之外,都相對面臨供需不均衡的情況,每次風災一來,就造成產地減產更加讓農產品價格高漲。但這純粹是供需的失衡,跟執政者沒有太大關係。當然政府還可以做更多,比如健全農產品產銷體系、改善農民生活、並且提供農業升級補助等等。同時我也贊同讓台灣農產品進到大陸市場,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在還沒嚐到甜頭時,就先損失台灣的農產品市場。而台灣農業的確應該針對自己有特色、品質高的部分去加強行銷,但也務必要小心大陸更便宜的一般農產品進攻台灣市場,這也是我最憂心的地方。

最後要告訴大家的是:台灣地區勞工薪資一直無法上升原因很大一部份,絕對與週邊國家的環境有關係,除了少數專業人士比如專業財務人員、具技術專業的人員等,這種人員在大陸一樣逐漸享有高薪資,但不可否認一般勞動階級卻因為資方有更多設工廠的選擇,以及遷移公司的選擇後,不具備特殊才能的勞工都要面臨週邊國家勞動階層供應過於多的競爭。這是全球化結果,連同歐洲、美國都必須面臨的問題,許多工作都外包到成本較低的地區、許多職位及機會都被薪資較低的人員取代了。這個問題是國家必須面對的整體競爭策略的問題,我就不在此多說。而之所以要花這麼多篇幅討論農業經濟,因為農民是社會最基礎的族群,當年國民黨會丟掉大陸很大一部份是在農村失去支持!台灣的經濟發展更是因為早年利用豐富的農業產出出口賺取大量外匯,再刻意壓低糧食價格讓物價平穩,這也是台灣物價波動其實一直比較平穩的原因(我敢說這段話是因為單純用比較喔,我好朋友移民到阿根廷,西元2000年左右,他們經歷過每天起床,外面超級市場價格又變成兩倍的狀況,因為阿根廷幣值相對於美金那段時間嚴重貶值!!)

最後請大家多支持台灣農產品喔!獨立的思考才是促進台灣民主進步最好的方式!祝福每一個來參與討論的網友!

延伸閱讀:台灣糖業歷史
http://www.syjhs.tp.edu.tw/shuangteam/%E5%8F%B0%E7%81%A3%E7%B3%96%E6%A5%AD%E6%AD%B7%E5%8F%B2.htm

Applepig 提到...

我從Billy Pan那邊連過來的,辛辛苦苦看完了這篇

但是對外行人而言,這些表看得太吃力了...

研究生的呢喃自語 提到...

Applepig不好意思!
我們都只是想用數據說明一切,我的重點是蔬菜漲價純粹是供需不平均,要嘛就增加蔬菜供給,不然就減少消費,其實不用擴大解釋成政黨怎樣,我想billypan也是這樣的意思,要能夠明辨是非,解讀真實數據才不會一直被人家騙,總之很謝謝您讀完也很高興認識您

看一下最新一篇文章開懷一笑吧

對誰都很感冒!! 提到...

我覺得BillPen的文根本胡扯~~最起碼,當他在「用力」誤導的時候,你們都沒考慮(變數)的錯誤。

不管你接不接受,我以凱因斯學派的觀點直接告訴你好了,當台灣經濟「看似」很靠近~實際上背離的部份遠遠超過你想像!!

為什麼有些農會開始進行「集體租借、集體耕種」的集團性作業?!連北京都跑來看?!因為「最低經濟規模」問題。

我說完了,如果我的話你認為有道理,你就留著,你也可以有你的自由~刪了我的文章,我尊重你處置的任何方式:

以上:

匿名 提到...

pretty cool stuff here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