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 星期四

新竹竹北市六家古厝群、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包含三級古蹟問禮堂、縣定古蹟林家祠及大夫第(善慶堂)、歷史建築忠孝堂等多棟古厝:乾隆14年(1749年)林先坤與其父林衡山、兄長林居震等族人自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渡海來台

今天要介紹新竹縣竹北市高鐵站旁邊的古蹟:竹北六家林家祠(縣定古蹟),這附近有一整塊的古蹟群,很值得來看看。竹北整個建商都把房價炒高,也成為很繁華的地區,但還是保留了六家這群古厝建築,非常棒!

整個六家古厝群就在交大的客家文化學院附近,六家林氏古厝群包含以下:三級古蹟問禮堂、縣定古蹟林家祠及歷史建築忠孝堂等多棟古厝,這區域稱為客家文化園區、導航地址為: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東平里2鄰16號

請先參考以下說明:

竹北市公所網站:六家古厝群,回顧竹北開拓史

https://www.zhubei.gov.tw/travel/4_p2.php?menu=1288&typeid=1287&circulated_id=6054

[新竹竹北].六家林氏古厝群、作者: Tony

https://www.url.com.tw/blog/?p=24091

新竹縣文化資產學習網:六家水圳園區導覽

https://ggs7719.github.io/cultures/contact.html

竹北六家地區的舊地名為「六張犁」,更早期漢人未開墾前則稱為「霧崙毛毛荒埔」。1920年至1941年間日本改為六家庄的行政區。六家地區林家祖先為來自廣東饒平的客家人,乾隆14年(1749年)林先坤與其父林衡山、兄長林居震等族人自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渡海來台,乾隆17年(1752年)林欽堂、林孫彰、率領林居震、林先坤等人從鹿港來到六家開墾。當時土地以「犁」為面積計算單位,一張犁約等於五甲,林家開墾三十甲土地地名稱為「六張犁」。六張犁地名沿用上百年,一直到1920年改名為「六家」。林家開墾六家時期,台灣常有族群與原漢之間各種衝突,林家以緊密的宗族力量在六張犁形成單姓聚落,聚落外圍挖壕溝,築刺竹,設隘門,以客家人的團結精神落地生根,擴展成為當地豪族。

林家由林先坤為進入竹北開墾第一代,最具領導才華,陸續有族人由家鄉渡海來台進入六張犁開墾。六家整個古厝群包含以下建築:可參考以下地圖(引用自:新竹竹北.六家古厝群(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901篇)


1、
大夫第:

乾隆31年(1766年)開始興建、於乾隆35年(1770年)林先坤首先創建善慶堂作為祭祀先祖的祠堂,建立林家在竹北的家業,後因林先坤在林爽文事件時(乾隆51年至52年平定、1787-1788年)曾組織義民軍保衛鄉土(林爽文為漳州籍閩南人為主,泉州人及客家人大多加入清軍對抗之),協助官兵平亂又建立義塚,建立義民廟並捐施祭田、造橋等公益事蹟,獲清廷頒賜「褒忠」匾額及軍功獎勵。其三子林國寶也積極參加地方公益,曾贊襄竹塹改建修城之事,林國寶於嘉慶年間捐官得監生,後嘉慶23年(1818年)稟請朝廷追封其二代奉直大夫,恩准與其祖衡山公、其父先坤公同獲「奉直大夫」誥封,奠定林家官方榮耀與名望。林國寶隆重奉旨孟冬之時在林氏公廳「善慶堂」舉行大典,將封贈聖旨奉旨於慶善堂內聖旨樓,慶善堂因此改名為大夫第。



大夫第建築特徵:為正身五開間,橫屋加建格局。在正身下廳部分為供奉林姓族人之牌位,是主要祭祀空間,兩旁落額間放置清廷增封之頭銜匾額;橫屋為住居;天井部分現況為曬衣空間,當有祭典時則為主要祭祀的戶外空間;禾埕部分則作為停車使用。

可以看一下建築細節,還有旁邊頹圮的部分,這是人世間真實樣貌!以及與旁邊建築之間的石造通道,非常饒富古意!









2、林家祠:

請參考國家文化資產網介紹: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70912000001

林家祠創建於乾隆年間,原為林先坤聯合族人組織祀祭林家饒平八世祖的「次聖公嘗」,為饒平六屋(六個支脈)派下總祠,因此稱為「林家祠」。由於次聖公嘗財力龐大,光緒8年(1882年)際薰公(林雲漢)等倡建祠堂,稱次聖公廳,為廣東饒平六房的總祠、饒裔客家宗族文化的縮影。乾隆55(1790年)年購買第一筆土地在六張犁,作為次聖公祭田。此後陸續購買六張犁庄、鹿場庄、枋寮庄、八張犁庄、九芎林庄等多筆土地,嘗會收益充作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客家人農曆正月掃墓)先祖祭典費用,奉獻豬羊牲禮致祭,派下人等齊集到祠堂拈香祭拜。明治44年(1911年)改建為現今一正屋、兩橫屋(護龍)與一門樓之規模,並改名為林家祠,並於1951年翻修正身,1981年建造圍牆與天井遮蓬。

















3、問禮堂:問禮堂建於道光12年(1832年),其興建緣於道光11年(1831年)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建問禮堂,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林秋華中武舉人之後對地方之開發功績卓著,道光13年集資設隘開拓九芎林、三重埔等地,道光中期後又前往開墾噶瑪蘭,多至數百甲,其後裔均在宜蘭發展,當地如有民居堂號問禮堂者,均為林家之後代。

請參見維基說明: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AB%B9%E5%8C%97%E5%95%8F%E7%A6%AE%E5%A0%82

問禮堂四合院做為林家議事公廳,並於堂前豎立旗杆光耀門楣。問禮堂取自《論語》為政篇典故:林氏先祖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林家也將原善慶堂改名為「大夫第」。問禮堂、大夫第相鄰並稱「南北雙廳」














4、忠孝堂:地圖中有兩個忠孝堂,一個地址為東平里13號、一個為東平里18號,分別坐落於林家祠的兩側,請參考以下說明:

13號忠孝堂:

https://nchdb.boch.gov.tw/embed/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70912000005

原為林姓祭祀公業管理人林家人居所,為典型客家傳統民居,保留傳統客家農村生活型態,後因故轉讓姜姓人士,以往每年褒忠亭義民廟祭祀用之牲畜均在此屋後方宰殺。

可以看一下客家建築的牆壁,以及鑲嵌在牆壁中間的神龕祭拜處。

18號忠孝堂: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70912000003

民俗公園忠孝堂位於東平里18號,具有百年歷史,原為老屋彭城公派下所有,後轉讓林先坤第六房派下,為前省主席林光華先生祖屋,日治時期因風水考量於原圍牆內加建一道圍牆,成兩道圍牆的形式,正廳保留原有格局,但左右橫屋均已改建。





















5、義靈祠:在古厝群旁邊,又稱「朱羅伯公」,為紀念林先坤之義僕朱阿羅所建之衣冠塚。相傳為林家丁勇的武術教頭,因閩客械鬥替林家頂罪而亡,林家感念其恩德而建之。林家後代至今仍定期祭拜。建築為石契小祠,石雕非常古樸精緻。





6、新金順:這是六張犁林家聚落最東邊的建築物,興建年代略晚於問禮堂,是林家的商號,除販賣聚落日常生活用品外,亦為中藥店及旅人跌打損傷的治療場所,商號提供整個林家聚落日常生活所需,可遙想當時聚落極盛時期的規模。新金順附設水力驅動的碾米廠,現僅存部份水溝遺蹟。





整個聚落充滿蔥鬱的茂密樹木,連廁所也是古風的磚造建築,六家林家古厝群值得您來一趟。另外林家子孫有新瓦厝河西世第門樓,位於文興路一段,是林孫檀的三子林象賢(上六房)和四子林象明(下四房)於嘉慶10年(1805年)新建聚落、因此稱為新瓦厝,本次筆者沒有拜訪,希望下次可以參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