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苗栗縣苑裡鎮陰廟萬善廟介紹及鬼厲文化:依序為舊社里嬰仔公祠、社苓里文昌萬善祠、山柑萬善祠旁有山柑老茄冬樹、苑港里三聖水櫃公祠、客庄里田頭家李大哥廟、西勢里義興祠(義勇爺萬興公合併)、福田里廖府先生公、房裡里枕頭山百姓公廟、客庄里石橋媽、苑北里萬善祠、苑坑里印斗山公墓大眾公祠(斗印塚公禁碑)、苑坑里合興萬祠、南勢里有應公祠,補充山腳里路嬌姑廟、大甲日南孟春黃苗祠、大甲泉州公祠、南門萬善堂廖先生公

今天要介紹故鄉:苗栗縣苑裡鎮的奇特的信仰,也就是陰廟的信仰,台灣從荷蘭時代開始吸引漢人來台開墾,經歷鄭成功、清初海禁後來開放,我們的祖先橫越黑水溝來到台灣,面臨台灣當時蠻荒環境,可能有疾病、有危險野外環境、還有漢族和原住民衝突,請參考筆者撰寫:台灣開發史上的原住民與漢人衝突:台中市霧峰區七將軍爺廟建於乾隆20年1756年舊名兵慶祠南柳里新厝路148巷、大里七將軍廟、草屯南投七將軍廟

文章連結:https://reurl.cc/4W8WvX

台灣開拓歷史上,許多先民因為疾病、未知環境、水災天災、原漢衝突等,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因此台灣各地都有許多的陰廟祭祀傳統,很多厲鬼傳說流傳在民間,民眾會在無主屍骸或是意外發生地點(或附近)興建各種陰廟:如萬善祠、萬善堂、或是相關的祭祀點,逐漸發展成今日我們所見的陰廟信仰。

因此現在就為大家介紹故鄉:苗栗縣苑裡鎮各種陰廟厲鬼的祭祀:

我們特別依照這篇文章<蓬山冥府話滄桑—見證先民血淚的鬼厲信仰>,作者是:苑裡高中同學:潘佳佳、王志男、陳冠吟、楊蓁頤,指導老師:郭勝宗、駱昌宏。依照這篇文章介紹走訪其中部分陰廟,文章連結如下(可直接下載):

http://cls.lib.ntu.edu.tw/laihe/document/%E7%AC%AC%E4%B8%89%E5%B1%86%E4%BA%BA%E6%96%87%E7%8D%8E/%E5%8F%B2%E5%9C%B0%E7%B5%84%E7%AC%AC%E4%BA%8C%E5%90%8D%EF%BC%9A%E8%93%AC%E5%B1%B1%E5%86%A5%E5%BA%9C%E8%A9%B1%E6%BB%84%E6%A1%91--%E8%A6%8B%E8%AD%89%E5%85%88%E6%B0%91%E8%A1%80%E6%B7%9A%E7%9A%84%E9%AC%BC%E5%8E%B2%E4%BF%A1%E4%BB%B0.doc

1、嬰仔公祠:位於苑裡鎮舊社里德喜橋北岸西側,祭祀某次水災漂流一童屍,有一個骨甕和土地公神像、廟中有部分玩具,縣道121往社苓大甲方向,過德喜橋右邊彎過去河道下方,要注意看才會看到。





2、社苓文昌萬善祠:位於社苓里11鄰、國道三隧道旁邊,在社苓福德祠(社苓122號之16)旁邊。這是開墾過程發現的無主屍骨,改建時求卜賜「文昌」之名。


3、社苓里山柑萬善祠(又叫山柑萬善廟、萬善堂):位於山柑里9鄰,碑文記載開墾時收容無主骨骸。



社苓里以前是日北社分布地區之一,日北社由南日社分出,是南日社之北社,雍正年間奏摺有紀錄:雍正10年(1732年)福建總督郝玉麟奏摺載有「大甲東、南日南北等社,士官、通事率男婦共六百餘名餘名執旗掛彩跪投軍前,情願出力堵截兇番。

請參閱以下文章<日北社的社址與境域>,連結為:

http://data.sj.mlc.edu.tw/sj/sj_creat/spring/homepage/about3.htm

引用文章介紹如下:

日北社之社址在今苑裡鎮舊社里,俗稱舊社庄,是因襲南日社之社址,乾隆年間除舊社聚落以外,在古亭笨庄邊也有番社,該處隔番仔田溪(房裡溪)南側,是社苓里虎尾寮庄,應同屬古亭笨社聚落,在虎尾寮庄西側尚留有荒塚,是聚落留下遺跡。下社苓庄是指社苓下庄及下竹圍仔庄,已因水災流失(在今社苓郭家下竹圍北邊),是日北社聚落之一,留下社苓庄土地公廟及牛埔荒塚為見證,而牛埔邊農民整地發現埋沒之房屋地基及瓦礫是聚落遺址。溪心庄在山柑庄西「相合湧」(泉州發音三角湧)的地方,有大甲通苗栗官道經過,也是日北社聚落之一,西北側是貓盂社之境域,在水災流失後留下大寮及大墩之荒塚,這個荒塚就是上述兩間萬善祠之間範圍:大正元年(1912年)山柑庄王清淵(山柑最大王姓族群)開墾大墩,興建萬善祠一座,奉祀無主骨骸。

舊社里住於房裡溪中游的兩岸,是道卡斯族日北社舊址,日北社包括今日福田里以東,南至大安溪,北至西湖,相傳由於族群人數增多,一部北遷至新埔,另一支遷到現今日南建社。因此原居住地就稱為舊社,光復後成立舊社里。

萬善廟附近已經蓋了很多現在住宅,在國道3旁邊因交通便利地價也不便宜,以前這邊就是官道連接大甲至苑裡,推斷應該是很熱鬧的聚落,但因為水災導致許多無主屍骸,後來開墾田地被挖出來,因此興建這兩間萬善祠廟收容。




萬善祠附近可推定是過往日北社重要的聚落,再過去社苓崁頂也是日北社聚落,刺竹圍在日治時期拆除,留下一棵數百年刺桐老樹一棵,鄉親可以來看看歷史上日北社,欣賞田野風光,附近已興建眾多住宅。









4、三聖水櫃公祠:位於
苑港里4鄰苗39鄉道59之1,是苑裡海港神奇的傳說之一,相傳時代約為清末日治之前。




維基百科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8%81%96%E6%B0%B4%E6%AB%83%E5%85%AC%E5%BB%9F

相傳有一個水櫃飄到今苑裡鎮苑港里海邊,漁民打開後發現內裝三具屍體。依居民陳順說鐵釘是由裡面向外釘死,研判他們是自己躲入水櫃要逃生,因缺少食物與飲水而死亡,當漁民抬上岸擇地埋葬,但搬到離海岸不遠時繩索卻斷掉,當時天色已黑,大夥相約翌日清晨再處理,第二天繼續處理時櫃子已覆蓋一層厚沙,看起來就像一座墳墓,漁民就在此立碑作墓。






5、田頭家李大哥廟:廟有兩座,實際參訪是客庄里1鄰(縣立苑裡高中東側),另一座在
客庄里1鄰(縣立苑裡高中西北)。奉祀主神為林爽文事件時(乾隆51年、1786年),苑裡地區響應林爽文的地主李同。李同因協助林最後失敗被殺,土地也被沒收,另覓田佃耕種,稱為叛田、抄封田(乾隆年間苑裡堡抄封田有46甲3分9釐,現今山腳國小、致民國中都屬之)。然而耕種叛田的佃農並不安穩,地方亦不安寧,佃農乃發起為田頭家李同祭祀,稱為田頭家。初時尚未建祠,僅在農曆七月十五日及二十九日在戶外呼請供奉,光復後才有私人供資建廟。






6、西勢里義興祠:(原為義勇爺,後與房裡里萬興公合併):位於西勢里11鄰,祭祀苑裡當年開拓時挖出的無名屍骨及族群械鬥死亡的人(咸豐3年、1853年,苑裡鎮、通霄鎮發生閩粵械鬥與漳泉械鬥,後來通霄街成為粵人(客家人)群居地,苑裡街成為漳州人群居地,泉州人往南於房裡莊以北重建新街,後稱房裡街。

房裡老街介紹請見筆者文章:苗栗縣苑裡鎮房裡古城古蹟:順天宮建於雍正2年(1724年)、房裡溪官義渡示禁碑(大約道光16年(1836年),時任晉升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婁雲立碑、蔡泉盛號建於昭和元年(1926年)

文章連結:https://reurl.cc/l7XNjl





義興祠附近可看見房裡城紀念碑、涼亭,以及當時護城河,現在是稻田灌溉溝渠。




7、廖府先生廟:位於苑裡鎮福田里39號,這是筆者從小深刻記憶,每年農曆8 月初8廖府先生廟誕辰,周邊鄉親都會宴客,位於社苓里奶奶家也會擺好幾桌宴客,這是我小時深刻記憶。廖府先生廟應該是苑裡鄉親濃厚的回憶之一。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zh/%E5%BB%96%E5%BA%9C%E5%85%88%E7%94%9F%E5%BB%9F

廟建於咸豐年間,1933年重建。1967年拜亭腐朽,改建水泥拜亭,幾次想翻修但擲筊請示都未獲同意,後來管委會提議在舊廟外蓋新廟解套,2005年9月5日重建落成。

廖府先生廟最靈驗是求取藥籤,盛行程度連苑裡中藥房會詳細抄錄廖府先生廟藥籤內容,只要信徒報出籤號就能抓藥。信徒還會擲筊請回用紅紙包裹「先生公」一小部分骨骸擺在自家祭拜,有的事後會送回廟內。






8、枕頭山百姓公廟:為至於房裡里枕頭山第一公墓西南側,電塔旁邊,因開闢公路及鐵路挖掘到許多無名屍骨,於是附近居民將其集合建祠供奉,附近就是公墓但感覺比較荒涼,較少人祭祀。





9、石橋媽:位於客庄里4鄰,客庄里日治時期屬貓盂莊,因先民從大陸前來由土地公港上岸,沿房裡溪東進落腳開發,原稱永興庄,苑裡溪流經北邊,庄北在清朝中葉即建有「石橋媽祠」,據考證原本應在天主堂大溝溪流附近,清朝中葉當地有一石板橋,後來該橋於洪水時被沖毀,改作木橋。相傳當地常於夜間見一女子坐於橋上,懸空雙腳,做潑水狀,見人即跳入水中,或消失無形,當地居民為求安寧,建祠以石橋姑稱之,1959年八七水災流失後,遷建至現址。





根據苑裡名士蔡振豐(1862-1911,又名見先,字啟運,號應時,光緒17年(1891年)新竹縣生員第一名附生)修編《苑裡志》中有紀錄如下:

石橋仔橋木橋。在客莊西。本系石橋,後改為木。寬一尺五寸、長一丈五尺。

10、苑北里萬善祠:位於苑港里1鄰、苑裡國小公車站裡面。相傳建於乾隆36年(1771年),民國86年(1997)台一線擴寬工程遷移至現址。






11、苑坑里合興萬祠:位於苑坑里7鄰、虔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前做藤業的工廠)苑坑里72號對面,這邊是苑坑里庄北地區(在苑裡溪以北),稱為番社仔,可見以往就是原住民及漢人交界處。合興萬祠1992年間將苑坑中溝嶺頂開路至北坡沿路出土骨骸集中祀奉,其中有死於械鬥之平埔族,及早期原漢衝突死亡的漢人。現在廟旁有種菜遇見兩夫婦正在種菜,當年苑坑里此地應當是原住民和漢人的邊界,而今廟前田野風光旖旎。






12、苑坑里印斗山公墓(苑裡鎮第六公墓)大眾公祠:位於印斗山公墓西側,這邊是苑坑里的庄南地區(苑裡溪以南),印斗山墳塚在歷史上已有紀載,光緒23年日治明治13年(1897年),苑裡名士蔡振豐(1862-1911,又名見先,字啟運,號應時,光緒17年(1891年)新竹縣生員第一名附生)修編《苑裡志》中有紀錄如下:

印斗塚在貓盂莊北印斗山。道光29年(1849年)郭元瑤獻;立石碑,永禁牛羊踐踏墳墓。可見印斗山墳墓在道光年間就已經是墳墓區,而大眾公祠側有重修<印斗塚公禁碑>石碑,這石碑已經快要200年,很值得去看一下!根據廟前香爐乙酉年應為2005年建置、根據紀錄是1998改建一次。牆上有過往照片可供比較。










13、南勢里有應公祠:位於南勢里甕仔坑口、這個有點難找,沿路問了不少鄉親,終於在苗43線華陶窯附近,華陶窯所在附近為社苓坑,往三義水門方向過華陶窯之後左邊小路進去甕仔坑口,經過一小段路在路邊小橋旁即可看見。聽附近居民說還是有不少鄉親會過來祭拜!非常小巧的有應公祠,據說當時附近常有人看見鬼魂出沒因此建祠祭拜。現在附近有沿溪流旁漂亮的步道,景色秀麗沒有絲毫恐怖氣氛!




同場介紹大甲鎮兩座陰廟:其實距離苑裡非常近,可以抽空一起去看!

1、孟春黃苗祠:位於大甲區孟春里臨江路54巷1號,黃苗祠主祀黃苗神,早期墓牌位是黃林高,被尊稱為黃林高伯,後來正名為黃苗先生公。據說黃苗公生於道光20年(1841年), 乃后里墩仔腳庄人。自幼好學且樂心助人,蒙有緣師傳授漢方精萃及武藝。青年時期貧富懸殊,對官府仗勢欺凌深感痛恨,常行俠仗義濟弱扶貧,也讓后里張員外讚賞並聘為武保鑣。常劫富濟貧傳為佳話,亦受道上尊敬。但一次不測被判於大甲街斬首示眾,後骨骸由地方士紳(頂溪林姓及高姓富家)安葬(即黃苗祠右後方50公尺處), 用土角草寮為塚並立碑為記受後人膜拜。據說黃苗公經常顯靈於大甲地區行醫濟世,許多受幫助者為答謝按址拜訪,才驚覺是黃苗公顯靈。

後大甲鎮公所擴寬道路在今經國路段,出土許多先人遺骸、無主枯骨及大安溪飄流屍骨,請示黃苗公應納,擇日安靈受其香煙。

中研院網站連結介紹:

https://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chungCity/dajia/0603022-MCHMC






2、大甲泉州公祠及萬善堂(廖先生公):位於大甲區順天路15巷(巷內),石碑文刻有泉籍先民,大部分研究學者認為此廟應是戴潮春事件(同治元年至3年、1862~1864 年)後建立。

該廟位置位於大甲城南門口,是古時連接大甲以南地區的道路。戴潮春攻入大甲城時,此地屬於第一戰線。

廟內奉祀兩神像分別為紅衣義烈公(孔觀察)及藍衣溫陵公(秋曰覲,擔任過彰化知縣、1861年真除為淡水撫民同知。翌年戴潮春事件陣亡於大墩(今臺中市)的大墩烏日莊之役)。歷史記載戴潮春時清朝解救大甲城的官員為臺灣兵備道孔昭慈,極有可能為廟內奉祀的孔觀察。部分學者及廟方人員認為,此二位神明應是戴潮春事件時犧牲的清朝官員。







在大甲南門附近、
泉州公祠附近有一個萬善堂廖先生公,這個目前查不到歷史資料、正在努力中:









最後介紹女性的陰廟路嬌姑廟:請參見筆者撰寫介紹苑裡山腳里、大甲路兩座路嬌姑廟,文章標題:台灣奇特信仰:大甲路嬌姑廟建於道光28年(1848年)及苑裡鎮舊社里盧府嬌姑娘祠、大甲古城建於道光7年(1827年)四城門實地考古、戴潮春之役林春娘三次祈雨林氏貞孝坊建於道光28年(1848年)

文章連結:https://reurl.cc/2E3K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