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台灣經貿網Taiwan Trade優質廠商介紹:JK Fitness(1981) Santapress(1971)Easywell Water Systems(1986)

介紹幾家非常厲害的台灣廠商喔

JK Fitness(1981)

https://jkexer.en.taiwantrade.com/product-catalog/all-products.html

JK Fitness, based in Taiwan since 1981, is a customer-oriented professional manufacturer of Commercial and Home-use Fitness Equipment. For near 40 years, we have been providing a wide range of innovative and high quality Motorized Treadmills, Indoor Fitness Cycles, Elliptical Trainers, Exercise Bikes, Rowing Machines and Multi-gyms, name few of them, coupled with impeccable service and support.



Santapress(1971)

https://santapress.en.taiwantrade.com/product-catalog/all-products.html

Established in 1971, Santapress has been a leading Taiwan-based printing factory specializing in producing a variety of color-printed clear plastic packaging and paper boxes tailor-made to customers’ designs.

Our customers are worldwide and across different fields of industries: retail, cosmetic, electronic, pharmaceutical, food, and drink, entertaining, and gifts.


Easywell Water Systems(1986)

https://easywell.en.taiwantrade.com/product-catalog/all-products.html

Easywell Water Systems Inc. was established in 1986. In 1990, the company accomplished a major change to a RO water system manufacturer and water filter supplier as well as diverter valve, water drinking faucet, shower filter, filter cartridge...etc.

Although we are OEM and ODM customized manufacturer, easywell offers you special inquiry of water filter or RO systems speedy, such as using your brand logo on water filters, or using your special media in fiter cartridges…etc, which can be in a small number of diverse 。



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新竹北埔老街古蹟及北埔姜家介紹:抗日志士姜紹祖墓園(大坪國小旁邊外坪村1鄰)探詢、金廣福公館姜秀鑾建於道光15年(1835年)、姜阿新洋樓民國35年(1946年)興建民國38年(1949年)竣工、天水堂姜家宅第

今天要介紹新竹北埔鄉重要的姜家家族,這個家族從清代祖先姜仕俊渡海來台(約在1830年代),一直到日據時代成為新竹地區重要的家族,擁有驚人的財富,以下為北埔老街閒晃









姜家的維基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5%9F%94%E5%A7%9C%E5%AE%B6

關於姜家拓墾北埔歷史可參考以下資料: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吳學明老師撰寫的上課講義:

<姜朝鳳家族與新竹地區的開發>

http://www.twcenter.org.tw/wp-content/uploads/2015/05/g02_12_02_01.pdf

北埔最知名景點為北埔老街,有以下古蹟,但由於未預約,往後再找時間參觀撰寫分享,以下僅簡單介紹大概:

金廣福公館:建於道光15年(1835年),這是新竹縣內唯一的國定古蹟。道光15年(1835年)淡水同知李嗣鄴先後下令粵籍九芎林莊總理姜秀鑾(渡海來台祖先姜仕俊的曾孫)與閩籍竹塹城西門總理林德修、周邦正等共同設立閩粵合股之武裝拓墾組織「金廣福墾號」(俗稱金廣福大隘),金廣福公館現址即為當時拓墾組織營運總部及隘防指揮中心。金廣福之拓墾範圍古時叫做:大隘,包括今日之北埔鄉、寶山鄉、峨眉鄉等地及新竹市塹南部份地區。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BB%A3%E7%A6%8F%E5%85%AC%E9%A4%A8

姜秀鑾維基介紹,他是姜家開墾北埔的開基祖先,為姜家奠定雄厚的基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7%9C%E7%A7%80%E9%91%BE






根據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吳學明老師撰寫<姜朝鳳家族與新竹地區的開發>,可見其開發路線,當年拓墾從紅毛港(今新竹縣新豐鄉,因青埔溪、茄苳溪匯入新豐溪的溪口形成良港得名),到九芎林(今芎林鄉),過頭前溪(新竹因此分為溪北、溪南地區)先到達溪南的竹東鎮三角里(古稱:三角城),再通往北埔(金廣福公館位於北埔村)、更遠可進入苗栗三灣鄉。


為方便大家歷史回顧,也是引用自上述論文的姜家世系表,提供姜家後代的資料:


姜阿新洋樓:姜家後代姜阿新(曾祖父為姜榮華、祖父為姜金發)經營茶葉致富後興建,民國35年(1946年)開始興建,民國38年(1949年)竣工。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7%9C%E9%98%BF%E6%96%B0%E6%B4%8B%E6%A8%93




天水堂:這是開山祖姜秀鑾所建宅第,位於新竹縣北埔鄉中正路1號,就在金廣福公館左前方,因姜氏郡望堂號為天水郡(今甘肅省天水市),故名天水堂。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6%B0%B4%E5%A0%82_(%E6%96%B0%E7%AB%B9%E7%B8%A3)

咸豐4年(1854年),姜殿邦(姜秀鑾兒子)將其族人從九芎林舊居遷到北埔,因此天水堂興建期間應為道光15年(1835年)至咸豐四年(1854年)間。目前仍為姜家私人產業,並未開放參觀,但姜家百年來努力維護重修,也是偉大功勞一件。



根據吳老師資料:姜家至大正四年(民國四年)財產如下,已是新竹地區重要的富豪之一:

計有田園六百餘甲外,另有「台灣製材會社」、「新竹製帽公司」、「台灣殖產會社」、「台灣劇場株式會社」等股券,計值九千七百八十七元;南庄之墾號「同興公司」開墾之股份九分之一,上坪庄「金協和」之墾業六股半應得一股;分設於北埔街、南庄、新竹街等處店宇數座。

姜家參與台灣歷史上多次戰爭,可見其開墾北埔累積的武力:

道光28年8月14日英艦犯淡水被卻,18日復窺雞籠,其間淡水同知曹謹諭飭團練壯勇隨往剿捕夷船,姜秀鑾遵諭團練壯勇一百五十名,親自帶赴雞籠口,極力隨同擊沈夷船,並孥獲逆夷多口。」其子姜殿邦獲賞軍功六品銜。

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戴萬生)起事,同治3年戴萬生攻陷彰化,淡水同知秋日覲被殺,台灣北部無主,新竹竹塹城眾紳共舉張世英為同知廳丞,姜殿邦等受諭,與其子姜榮華等率隘勇直抵大甲,同閩粵義勇駐守城內,每日與敵接仗。

待丁曰健(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三品)統兵渡台,姜殿邦所帶領隘勇隨丁征剿收復大甲、彰化等地。同治11年淡水同知向壽賞「奉公勤奮」匾額,並賜姜殿邦欽加五品候補都閫府(都司),賞戴藍翎。

在北埔慈天宮中(以後介紹)有淡水廳同知李嗣鄴、開山祖姜秀鑾及姜榮華(姜秀鑾孫、姜殿邦兒子)牌位祭祀:

另外吳老師<姜朝鳳家族與新竹地區的開發>也將姜家歷年負責人生卒及享年條列參考。

姜秀鑾生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死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享年六十四歲,死時長子殿邦三十九歲。

姜殿邦生於嘉慶十三年(1808),死於同治九年(1870)、享年六十三歲,死時長子榮華三十九歲。

姜榮華生於道光十二年(1832),死於光緒三年(1877)、享年四十六歲,死時長子金發(即紹安)已亡,次子紹基十五歲。

弟榮富亦於次年即光緒四年(1878)過世,享年三十二歲。

姜紹基生於同治元年(1862),死於光緒十五年(1889)、享年二十八歲,為榮華妹婿梁昌所生,入嗣為榮華次子。

抗日志士姜紹祖生於光緒二年(1876),死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享年二十歲,紹基死亡時紹祖十四歲。

照理說這樣的富貴人家,身為後代只要好好配合政治當局,龐大家產可以爽爽度日!但姜紹祖卻在乙未戰爭起兵抗日,最後被俘但壯烈服毒自殺,明明是富貴人家後代,當年才20歲的年輕人卻選擇對抗日軍,這個年輕人引起我強烈好奇心。

我曾在2008年就撰寫過一篇文章:1895乙未好電影-客家人愛家鄉的方式,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後,姜紹祖與吳湯興和徐驤、鍾石妹、黃南球等人率領義軍(許多為客家鄉親)抗日。

http://terrylogin.blogspot.com/2008/10/

姜紹祖維基介紹,他幼名金韞,字纘堂,是姜秀鑾的曾孫、姜榮華的兒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7%9C%E7%B4%B9%E7%A5%96_(%E5%8F%B0%E7%81%A3%E5%AE%A2%E5%AE%B6%E4%BA%BA)

7月10日姜紹祖於在枕頭山(今新竹市中山公園)被俘,隔日於獄中吞食鴉片膏自盡。姜紹祖夫人姜陳滿妹,為苗栗頭份人,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原本想以死殉夫,但身懷六甲即將臨盆的她忍辱負重在姜紹祖死後32天後產下遺腹子:姜振驤,即新竹國際商銀(後被渣打國際商銀合併)前身:新竹區合會儲蓄公司創辦人之一,並擔任第一任董事長。姜陳滿妹照顧婆婆:姜宋松妹,於日治大正3年(1914年)過世、享年40歲。

我想親自看看姜紹祖的墓園,但網路紀載只有照片及短短幾個字:大坪國小旁邊,於是我跑到大坪國小,但一直找不到正確位置,於是只好硬起頭皮往大坪國小所在地:北埔鄉外坪村1鄰去詢問鄉親,很幸運遇到一位彭大哥,用客語交談後,他告訴我正確的姜紹祖墓園位置,這位偉大的抗日英雄默默地安眠在新竹北埔優美山間,彭大哥說附近許多都是姜家土地,我想也不要大肆宣揚,也許姜家也不想讓這位祖先被過度打擾吧!


墓園背後有山、前有山谷、小溪澗,在荒草及果園之中,但風景非常優美,也看到後代祭拜、客家人用石頭壓著掛紙的痕跡,在這個優美的山間,1895年努力抗擊日本軍隊的姜紹祖,似乎沒有太多人記得。那樣富有的家世,為何他要帶頭抗日呢?依照其富甲一方的背景,只要和日本人談判,就可以繼續享有榮華富貴,他卻拋下懷孕的妻兒、用龐大家族累積的地方勢力組成軍隊,用清代傳統客家農民的隊伍及武器,去對抗現代化日本的軍隊師團,這是怎樣的勇氣?

被俘後,他不選擇妥協,吞下鴉片自殺,留下氣壯山河的僅僅兩首詩:

出師前贈同學的詩:

書幃別出換戎衣,誓逐胡塵建義旂
士子何辜奔國難,匹夫有責安鄉畿

新竹戰役後他自殺前的自輓詩:

遑戍孤軍自一支,九迴腸斷事可知
男兒應為國家計,豈可偷生降夷狄





為不過度打擾英勇的抗日英雄,我僅記錄以下,請以崇敬的心緬懷一下這位抗日的偉大少年,他當年才20歲。100多年來在這靜謐的北埔山上,沒有太多人記得,更少人知道墓園位置。

大坪國小往外坪村1鄰道路走,會看到門牌,遙望墓園



從12-1號民居往前即可看到墓園,有一棵大樹


繼續往前走,非常偏僻,如果沒有當地居民指示,很難發現!





墓園位於一個平台上,但草長得很高!


2023年5月7日 星期日

苗栗縣銅鑼鄉古蹟廟宇寺廟、興隆國小老樟樹最完整巡禮:天爵寺觀音宮(清真寺)建於同治7年(1868年)、天后宮道光25年(1825年)建乙未戰爭1895吳湯興誓師所在地、三聖宮建於清嘉慶24年(1819年)、樹泉寺(法尊堂)建於咸豐2年(1852年)、武聖廟九湖建於乾隆12年(1747年)

今天要介紹苗栗縣銅鑼鄉的古蹟寺廟,這是繼上一篇銅鑼鄉古蹟第一篇之後的續集:

苗栗縣銅鑼鄉古蹟篇(一):銅鑼澗窩的李屋惇敘堂(李氏祠堂)建於清嘉慶25年(1820年)、同時期旁邊田心伯公土地公(龍貓伯公土地公廟)、通霄鎮城南李氏公廳李騰清古宅約道光年間1837以後

http://terrylogin.blogspot.com/2023/03/251820.html


銅鑼鄉介於海濱通霄鎮及山區大湖鄉與泰安鄉之間,古時是漢人及原住民交接的地區,也是客家人比較多的地區(客家人約佔94.5%)。因此以下的寺廟有各種風格及匯集了多種移民的信仰,一一介紹如下:

以下是銅鑼鄉公所官網的古蹟總介紹網站:

https://www.tongluo.gov.tw/News.aspx?n=7282&sms=10612

而對銅鑼鄉廟宇想更深入了解,可閱讀以下論文: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的馮建祥撰寫的<銅鑼鄉宗教組織的社會面向>,以下可全文閱讀:

https://ir.nctu.edu.tw/bitstream/11536/40059/1/852701.pdf


天爵寺:地址為福興村中山路106號,古稱觀音宮,創建於同治7年(1868年),初創時稱「清真寺」位於銅鑼老街區域,毀於日治昭和10年(1935年)大地震,民國52年及民國82年分別重建。




門前對聯非常有意思,廟內簡單布置:

此回若不歸家去、六道何時得脫身




天后宮:地址為:銅鑼鄉福興村復興路48號

清道光25年(1825年)由陳元亮至北港朝天宮請媽祖神尊回來供奉創建,同治3年(1864年)地方士紳例貢生陳嘉樂重修,後歷經三次修建(分別為民國36年、61年及74年),底下重修紀錄非常完整。天后宮為乙未戰爭(1895年)當年6月10日,銅鑼人吳湯興(1860~1895)、生員(武秀才)邱國霖、吳鎮洸等率鄉勇的誓師地,遙想當年客家鄉親廟前廣場誓師、然後出發豪壯抵抗日軍的歷史場面。

維基內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A%85%E9%91%BC%E5%A4%A9%E5%90%8E%E5%AE%AE








石碑可以看見同治3年(1864年)地方士陳嘉樂、李傳良、羅享富等重修,眾人捐獻的詳細記載




天后宮多次重建但仍保有道光年間建築。前、後殿保存清朝古香爐兩只,楹聯文字來自苗栗栗社才子邱先樓、邱雲峰、賴江質等人,非常有地方人文的紀念價值。




廟宇牆基的砌石條牆基為民國36年(1947)構築留下,簷柱上的敬獻名錄全數都為女性,可見當地客籍女性的辛勤工作與奉獻能力。




天后宮殿內的匾額如下:

其一「德著乾坤」為民國壬寅年(51年)秋月,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坤榮立;另一「聖德參天」乃民國乙丑年(74年)冬月銅鑼天后宮重修落成紀念,前縣長謝金汀立。後殿神龕上有匾「德配乾坤」民國35年冬月邱仙樓設立。近代則有馬英九於民國103年立的澤溥遐方匾。




前殿左右的匾額如下:




廟前停車場的彩繪也頗有創意



三聖宮:地址為:興隆村7鄰88號,位置在興隆村(老雞隆、古名稱:雞隆庄)庄頭北側,建於清嘉慶24年(1819年)、主要祭祀天上聖母、五谷大帝與開台聖王(也就是鄭成功),因此得三聖宮之名;配祀觀世音菩薩及福德正神



正殿匾額可看出三主神的祭祀:






重建碑文如下,有廟宇的歷史紀錄:



祭祀鄭成功殿前兩側楹聯有趣的文字:

早昧憶當時擁護大明版土宏開成社稷
河山既光復追隨領袖國家確保重台灣



三聖宮不鼓勵燒香,有投幣式的供品販賣機,這個是米!做成金紙的模樣很有創意!


樹泉寺(法尊堂):地址為:竹森村11鄰83號,建於咸豐2年(1852年),相傳清光緒年間,觀世音菩薩顯靈在枯楓樹頭中湧出甘泉,一樵婦因眼疾年久未癒,乃祈禱服用甘泉,果具靈效,遠近信徒相偕汲取甘泉治病,疑難雜症奇效無比,名聲遠播,所以最初為樹泉寺。1945年地方善心人士捐地成立法尊堂,成為兩者合一,也是台灣少見的寺堂同宇,葷素分明的寺廟之一。一樓為關聖帝君法尊堂、二樓為樹泉寺。





現在廟的旁邊仍有廟方給信眾汲泉水的地方,是比較便利乾淨衛生的水塔水管,旁邊就是清澈的農田溝渠:






武聖廟(九湖):是本篇介紹年代最久的寺廟,地址為:九湖村2鄰15號、建於乾隆12年(1747年),由當時開墾民眾:陳國興、曾朝連、巫朝剛、曾俊珀、曾東興等五大家族共同興建。成立年代有另兩種說法:一種是重修苗栗縣誌記載為建於乾隆16年、另黃國峯碩士論文<清代苗栗地區街庄組織與社會變遷>記載為嘉慶年間。但請勿與在銅鑼老街的武聖宮混淆(原名:關帝祠,建於道光24年1843年,1950年遷於銅鑼村現址)。

主要祭祀關聖帝君,後祭祀眾多神明,成為儒釋道皆有的台灣廟宇特色。目前一樓供村民集會、喜慶宴會場所,一樓前廣埸為停車場、廟內有長壽俱樂部為老人娛樂休閒場所,並有村鄰長小型會議場所,協助地方建設及辦理村民急難救助等功用。







從廟殿前遙望銅鑼風光、還有兩對石獅子(一對在地面上、一對在石柱上),可見到敬獻的信眾姓名:







廟內的匾額如下,但應該沒有清代的,有些沒有落款:






最後推薦大家應該去興隆國小(興隆村117號,在興隆村三聖宮旁邊)老樟樹,校方官網記載:




樟樹年紀超過800年大約為元末明初,樹高22公尺、樹胸圍5.8公尺,鄭成功登台之後吳、彭兩姓先民到此墾拓,彭姓先民就在老樟樹附近搭建房舍,繁衍子孫,並不斷聚集拓墾移民,後代捐出土地興隆國小於1899年建校。

想想看在800多年前,這個地方應該都還是原住民的山林世界,老樟樹見證了台灣的歷史、見證了銅鑼的開發與各種族群衝突、或者台灣土地的美好一切。





校園內還有其他古樹、還有120年建校的童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