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名醫林恩源談椎間盤疾病(歡迎轉貼分享)

引用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名醫林恩源官方部落格http://linenyuan.blogspot.tw

林恩源醫師談椎間盤疾病,歡迎轉貼給更多病患分享

椎間盤疾患是現代人非常常見的問題,許多人由於不了解,甚至誤解,導致生活‘工作‘學業都受到影響。其實椎間盤疾患並不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病症,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椎間盤疾患診治及進展又更上一層樓

要了解椎間盤疾患就要先了解椎間盤的解剖構。脊椎是由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薦椎及尾椎所組合而成。每兩節脊椎骨之間所在就是椎間盤。椎間盤又是由外環的纖維及核心的膠質所構成的。平時椎間盤和脊椎骨一同來保護脊椎神經,椎間盤的作用就是提供脊椎骨的緩衝,同時也讓脊椎骨有著適當的活動。 若脊椎受到外力這包括姿勢不良,反覆創傷,運動傷害等,使核心的膠質質變,甚至形變而擠壓到脊椎神經。這個擠壓會迫使外環的纖維質生形變。這整個過程結果就是椎間盤疾患。任何的椎間盤都可能會發生疾患,由於重力及人體構造之緣故,腰椎及薦椎之間最容易發生。
      
椎間盤疾患好發於搬重物時,尤其是姿勢不良的狀態下,更容易發生。而且往往是一瞬造成的。一旦發生椎間盤疾患甚至凸出,會有明顯的下背痛,甚至生下肢酸、麻、痛以及無力的症狀。更嚴重的情況甚至會造成大小便困難。 在門診的身體有一項叫做直腿舉腿測試。這個測試就是讓患者平躺,身體放鬆。檢者再直直地舉起其中一腿,如果生下背痛或者是疼痛延伸到下肢,就可初步診斷為椎間盤疾患或凸出。另外舉起的角度越小,就表示椎間盤疾患或凸出的程度越嚴重。腰椎椎間盤疾患或凸出最常發生的位置是在第四、五腰椎之間以及第五腰椎、第一薦椎之間,大約占了腰椎椎間盤疾患百分之十以上的病例。類的腰椎椎間盤疾患凸出所造成的症狀主要影響小腿及足部。

一般 X 光是無法診斷椎間盤疾患及凸出,如果要得到正確診斷就需要做脊椎攝影、電腦斷層或者是核磁共振。其中以核磁共振最為準確核磁共振除了能正確診斷椎間盤疾患及凸出,還能了解傷病程度。

接著要談的是腰椎椎間盤疾患的治療。治療的方法完全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從臨床上的症狀及神經電生理學的資料以及核磁共振的影像等客觀證據做全盤的判讀瞭解,再予適當的治療。至於治療的方法有那些呢?休息、藥、復健和手術可以針對不同程度的腰椎椎間盤疾患處理。在治療的方法中有一項是手術,這會讓人誤解為椎間盤疾患及凸出都需要手術,其實不然。腰椎椎間盤凸出的病患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不需要手術,只要做到充分的休息,適時的吃藥和合理的復健,大多可以使椎間盤疾患的症狀緩解。

腰椎椎間盤
疾患是下背痛病患常見疾病。如果遇到了對不要忌諱求醫,畢竟需要手術是少數。正確診斷並予適度的治療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