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台灣失業率及進入國際社會的新思維
日前參加一位高中同學的婚禮,座中得悉另一位同學已經在美國拿到生化博士學位,他將循美國提供的某些博士學位獲得者,可直接申請核准美國綠卡的規定,直接申請並盡快成為一個美國人。我看著我的同學,這位從高中、大學都一起成長的好朋友,作研究認真,生性幽默、同時思考清晰,心中除了不捨之外,卻也祝福他即將在美麗的美國夢土,可以繼續追逐成就一個美麗的夢。!
美國之所以強大,慢慢地可以發現是因為讓全世界的優異人才在這塊土地發光發熱的原因。想想看王建民,我們台灣本土的優異投手,站在紐約球場讓這個球隊每年多了15場勝利以上。日本的松阪大輔也一樣在日本有了優異表現後,前往美國紅襪隊效力。想想我的同學們,幾乎有一大半最後選擇到美國留學,有些在美國定居了成為牙醫師、娶了美國人,或者兩夫婦一起在美國創業奮鬥,或者進入國際知名的公司如IBM、GOOGLE上班,他們都是和我們一樣土生土長的台灣孩子,沒有權貴的父母,憑藉自己的知識及努力,在美國社會爭得一席之地,這些不都是台灣力量的延伸嗎!?
而更多的同學在學成之後,回到台灣這塊土地,用他們在美國所學的知識及才能,在學校教學貢獻知識、培養我們的下一代、有些一樣創業努力提供就業機會,有些則進到本土公司將所學最新的知識技能貢獻給台灣的公司及品牌;而有些成為國際大公司派駐到大陸的中高階主管,這些都一樣是台灣力量的延伸。但大抵而言不管留在美國、回到台灣,這些同學朋友絲毫沒有稍忘這塊土地。雖然不能回來投票,但每一個選舉總是會收到關心的問候,或者人在中國,去仍然時常詢問台灣的經濟狀況,甚至有已經創業稍有成就者,開始提供一己之力,自行提供工作機會或獎學金給台灣學子,或者是中南美洲的友邦子弟,來到台灣學習上班的機會。而這些更都是關懷台灣的具體呈現。
我常在想:台灣這塊土地,我們都如此熱愛它,為何卻因為族群、政治等等因素,而對原本應該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歧異解讀。不管你教育背景如何,不管來自南部或北部,不管是人家所謂的閩南人、客家人,我們不都生長在這塊土地,對國際朋友來講,我們都是台灣人。沒有人會去質疑王建民是否是閩南人、客家人,洋基隊更不會在意他是否是美國人、台灣人。只有保持寬廣的胸懷才能讓這塊土地的精神及價值,更深入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我也明白台灣因為長期在國際社會缺乏發聲的機會,所以這幾年努力爭取曝光,想要突破困境加入聯合國等等。但其實我們可以有更突破的創新做法。今天我看中國時報有篇報導:說台灣提供中南美洲友邦許多學子到台灣留學,但很多學成之後卻回國找不到工作。或者在台灣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台灣政策的轉變造成這些中南美洲友邦子弟遇到求學困境。
本篇報導詳情請見以下報導:轉載自中國時報2007年9月.23日,作者郭篤為
標題:台灣獎學金 打動拉美年輕人的心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7092300242,00.html
其實何不轉換個思維,把原本要送給友邦的很多建設大額基金,提撥一部份或者轉換成更多給中南美洲友邦子弟,來台灣留學並且學成後,採用專案模式聘請他們回到原本國家擔任台灣駐在當地的外交機關的員工。甚至投資他們創業提撥一部份資金都無所謂,想留在台灣的優秀人才更應該張開雙手歡迎,協助他們取得居留權,讓他們成為台灣的一份子,想想看美國不就是這樣在利用全世界的優秀人力嗎?在美國留學後回到本國的學子不就是美國文化及精神的延伸?!甚至回顧上一個世界,美國當年在義和團之後,由於八國聯軍而與清政府在1901年9月7號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取得庚子賠款,總金額為4億5千萬兩白銀,其中美國賠款為3200多萬兩,當時折合約2400萬美元。1906年3月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向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用庚子賠款在中國興辦教育,並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羅斯福總統採納這個建議,向國會提出贊助中國教育的咨文,而在1908年5月25號美國國會通過相關決議。1908年,美國宣佈退還中國庚子賠款半數,也就是1160多萬美元,用作資助留美學生的經費。而清朝政府1911年在北京開設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4年改名為清華大學。1917年到1921年,美國又用庚子賠款在北京設立協和醫院以及協和醫學院。1924年美國國會又通過決議把庚子賠款剩餘的部份全都用在中國,成立中國文化教育促進基金會,從此之後這個基金會開始提供獎學金給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優異的大學,同時其許多庚子賠款的留美學生回到中國成為影響中國近代史及學術界的精英。想想看這是多麼高瞻遠囑的思考邏輯!
這段庚子賠款的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根據胡寄塵編《清季野史》,嶽麓書社,1985年,183至185頁)
http://www.fireofliberty.org/trad/article/5053.asp
而這幾天行政院主計處公布「8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發現今年8月份大學學歷以上失業總人數高達11萬5千人,創調查以來新高,每四個失業人口就有一個是高學歷,失業率為4.96%。主計處資料顯示8月失業人數為44萬2千人,較上月增加9千人,其中初次尋職者增加8千人,初次尋職失業總人數為11萬4千人。主計處表示,初次尋職者失業人數和高學歷失業人數很相近,但調查並未細分初次尋職者是不是應屆畢業生,初次尋職者應該不完全是應屆畢業生,但大多數是。
本篇報導請見以下連結:轉載自中國時報2007年9月22日,彭漣漪/台北報導
標題:八月大學以上失業人數 創新高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4+112007092200036,00.html
請政府不要再傻傻灑錢去進行外交工作,乾脆把錢拿來聘請自己國內的失業人口,派到海外去進行各種援助,一方面讓台灣年輕人增進國際視野,一方面也善盡台灣身為國際社會一份子的責任,讓其他國家看看就算你們排擠台灣,但台灣還是會盡一個國際社會國家的責任,你們不當我們是國家,台灣至少要自己先承認自己是一個國家。或是聘僱失業人口擔任海外朋友來到台灣的聯繫人及照護工作,我問過朋友初到美國,美國皆有領取政府薪水的人員,負責照顧留學生並提供各種生活上的諮詢,這不但可以讓國際友誼累積在個人身上,也可以讓台灣年輕人練習各種語言,提高國際語言能力,也讓台灣年輕人更能敞開心胸,學會如何幫助國際朋友,也更能成為未來台灣進入國際社會時的年輕種子。
有時候,真覺得是不是自己不應該去瞭解國外的種種優點,這樣就不會為台灣的許多事情擔憂,生活可能也會更快樂些。
除了抱持自欺欺人的樂觀,祈禱一切事情慢慢會好轉之外,實在不知道這土地何時才會進步如美國的程度。
大家加油吧~
Comment Form under post in blogger/blog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