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苑裡鎮地區古宅彙整介紹:苑裡歷史崩山八社又稱蓬山八社,苑坑里蕭家古厝、苑坑何厝迎薰樓、福田里鄭良珠古厝、舊社里李家古厝及各里古宅
今天要來介紹一些平常蒐集的故鄉苑裡鎮的一些古宅,歷時大約3個月實際走訪這些建築。說是古宅可能只是建築古老,但並未被列入真的古蹟或歷史建築,可能建築時間在70年以上,由於鄉村人口逐漸流失,利用這段時間到處探查拍下來,如果鄉親們有認識的請告知是那些家族的祖屋或故居,未列入古蹟可能這些老建築有一天會被拆除改建、或是任由歲月頹圮,希望這些照片可以稍微紀錄。
苑裡古宅最著名有兩處,已經有很多介紹本篇不再介紹:
苑裡房裡蔡泉盛號:創建於昭和元年(1926年),位於苑裡鎮房裡里16鄰40號,為二進一院的四合院建築,是苑裡「房裡蔡氏家族」古厝,「泉盛號」為蔡氏家族販賣帽蓆的商號,蔡家發展展於明治30年(1897年),昭和元年(1926年)興建蔡宅。
可參考筆者先前文章<苗栗縣苑裡鎮房裡古城古蹟:順天宮建於雍正2年(1724年)、房裡溪官義渡示禁碑(大約道光16年(1836年),時任晉升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婁雲立碑、蔡泉盛號建於昭和元年(1926年)>,連結為:
https://terrylogin.blogspot.com/2023/06/blog-post.html
另一古宅為山腳蔡家濟陽堂:建於嘉慶末年迄今約200年歷史,2010年被列為苗栗縣定古蹟。蔡氏原籍福建泉州,相傳祖先於乾隆初年來台務農經商,富甲一方。第二代子孫高中貢生,特聘請福建師傅來台建造此宅,歷時10年建成。後正屋左右再加蓋三落護龍,佔地六百多坪,極盛時約百人居住於此。
請參考文化部介紹: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03802&IndexCode=Culture_Place
對苑裡鎮歷史有興趣朋友可參考這篇文章,作者:李宗信、歷史上的崩山八社,引用自原住民族文獻第12期(2013年/12月)
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144
引用該文章內容如下:
崩山八社,又稱蓬山八社。儘管荷蘭時代就已有Pangsoa(崩山)及其周邊聚落的記載,不過所謂「崩山八社」的統稱,卻要到1717年(康熙56年)的《諸羅縣志》才首次出現。值得注意的是,「崩山八社」一稱,只出現在清代的官方檔案或地方志,民間的土地交易契約文書,則尚未發現任何與「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簽立契字的案例,因此學者多將之視為一稅賦單位(tax unit)、虛擬的社群或集稱。
日治初期,人類學者伊能嘉矩將崩山八社中的通霄社(即吞霄社)、貓盂社、苑裡社(即宛里社)、房裡社、日南社、日北社、大甲西社(包含大甲新社、頂店社及社尾社)、大甲東社及雙寮社(包含東勢社及西勢社),歸屬於道卡斯族(Taokas)。
乾隆年間臺灣輿圖內的中部各番社。(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社址分布
若以明治34年(1904)的行政區劃呈現,崩山八社的社域範圍大致坐落於當時的苗栗二堡、苗栗三堡,以及一部份的苗栗一堡;北與同屬道卡斯族的後壠社、貓閣社交界,東鄰巴宰族岸裡社域,南則隔大甲溪與拍瀑拉族的牛罵社相望。就自然地理而言,崩山八社分布於臺灣西北部,主要由苗栗丘陵帶的通霄丘陵、大甲平原及后里臺地所構成;自北而南,分別橫跨通霄溪、南勢溪、苑裡溪、房裡溪、大安溪、塭寮溪及大甲溪等流域。至於崩山八社的社址坐落,詳如下表所整理
資料來源/李宗信,2011,〈崩山八社租業的形成與終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以下介紹2023年初至現今的田野所見古宅:
1、苑坑何厝迎薰樓:地址為:苑坑里7鄰74號,可見以下介紹:
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02190
苑裡鎮苑坑何厝迎薰樓創建於大正、昭和(1920至1930)年間,「薰」有溫暖、和煦之意,象徵主人的好客與祥和。何家祖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開臺祖指派公於乾隆初入墾苑裡,傳至6代,開來公以家中積蓄大量購置農地,收租致富,始建豪宅。
門額書有「盧江世澤」,由一對獅子托起,門側有對聯,何厝入口為三開間門樓,木型馬背式屋頂,門額正面刻有金字「迎薰樓」,目前看起來有人居住,但入口處已經傾圮一部分,房屋側的田野非常遼闊,視野很棒。
2、苑坑里蕭家古宅:位於苗栗縣苑裡鎮苑坑里4鄰33號,主人非常熱情,堂號為蘭陵堂,是建於1940年左右的紅瓦土埆厝。門楣上有1941和1942年房屋稅籍牌。古厝大廳的神明像畫在紙上,是非常稀有的神明畫像。大廳中脊約有一百多年。
以下是官網介紹:
https://tourist-attraction-4004.business.site/?m=true
屋內正廳也有很多古物,可以細細看,神明像是稀少的畫在紙上樣式。
3、社苓里古宅:位於社苓里15鄰176、177號,堂號為河東堂但未能推斷姓氏。
4、蕉埔里古宅:位於蕉埔里3鄰29號,從山腳國小往三義方向、沿著縣道130一直往蕉埔走,看到灣麗砂糖橘生態農場往右小路走,一直往大南坑走,當地地名叫作湳仔坑,沿路幾乎都是果園,風景秀麗!
F、12鄰梁厝:福田里12鄰是梁姓家族聚落而得名,據其祖記載「康熙末年遷居貓盂莊,因火災遷田寮莊。」是早期開墾苑裡姓氏之一,田寮早期姓氏為聚落的地名尚有5鄰林厝,又名紅牛土埕、6鄰黃厝、14鄰王厝、15鄰孫厝、古亭租1鄰尚分為頂陳及下陳兩聚落,下陳又名大稻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