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彰化縣員林鎮古宅古蹟及古廟彙整:江九合濟陽堂(乾隆年間創建)、興賢書院前身為嘉慶12年(1807年)文昌帝君廟、保安堂曾春泉洋樓昭和11年(1936年)建、員林地藏庵1766年建、萬年里劉宅昭和5年(1930年)興建

今天要介紹員林鎮各大古宅,實際參訪時間為2024年9月!

員林大約於雍正6年(1728年)左右逐漸形成街市,來看看員林的古廟及古宅等古蹟。

江九合濟陽堂:地址為:三條街194巷12號、大約建於乾隆年間,根據國家文化資產網內容: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50501000001

三條街進入194巷指標,巷口有被樹纏繞的頹圮建築:



建築正面及廣場:









在三條里的江九合派下,祖籍為漳州平和大溪,屬於二世祖萬四公派下,來臺祖為第十三世祖的江包(弼)。江包與江東興為親兄弟,據《江九合公族譜》記載,康熙末年江包偕同族親二人渡臺,先居住在嘉義水上鄉竹仔腳。江包來臺不久便去世,族人在原鄉為其過一子江鈕(雍正元年至嘉慶9年:1723年至1804年)續嗣。江鈕於乾隆初期再度來臺,先往竹仔腳依親,30歲時來到員林投靠東山江姓族親。中年以後事業有成,娶陳勤善氏為妻,收鄭耀雲為繼子並冠以江姓,再傳下江文彩、江河漢二子。江鄭耀雲、江文彩、江河漢三兄弟事業有成,分產時家業分成九分,並保留一部分作為江九合、江慶陽的祭祀公業,派下建立濟陽堂、慶豐堂、慶春堂祠堂。


江九合後裔分布於員林鎮三條街東側一帶,濟陽堂於乾隆年間創建,背倚三條圳,是八堡圳系統中的石笱埤圳支線。位置是介於八卦山麓與員林街中間,地勢平坦、遍佈田地,濟陽堂南北二側遍植刺竹用以防禦,吸引許多白鷺鷥地方稱為「白鷺鷥厝」。江氏家族第十六世九房分家後,初時九房子孫住一起,子孫繁衍開始有人搬出,最早有紀錄為第十八世江鴻勳(咸豐9年至光緒23年:1859年至1897年),於光緒年間在濟陽堂西南側(今三條里三條街143 巷內)建「慶豐堂」,江家人稱為「新厝」;另江鴻根(咸豐11年至明治44年:1861年至1911年)於濟陽堂西側(今員林市三條里員東路二段273巷內)建「慶春堂」。

古宅前的半月池,從門外眺望:






古宅正面的建築細節:
















進入正廳的各種細節及彩繪花紋等:中央為江氏家族的祭祀中心–公媽廳,左右次間與稍間則為族人共有空間,與左右護龍間留有露天巷道。主要構造為承重牆擱檁式結構,牆體以紅磚砌成。繪圖可見甲子年(1984年)重修紀錄。







第一進往後走,進入第二進,中央仍有第二進的廣大廣場:


面對正廳右側為地址三條街194巷11號的建築,應為子孫繁衍後往外擴建:




一些古老的打水機及水蓋:




興賢書院:地址為:員林市三民街1號,前身為為嘉慶12年(1807年)五月十九日建立的文昌帝君廟。其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8%88%E8%B3%A2%E6%9B%B8%E9%99%A2

道光年間廣東潮州饒平廩生邱海來到臺灣,初居永靖苦苓腳的秀才邱翠英宅第,後遷此祠定居並設私塾,收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下堡(今員林市、大村鄉、埔心鄉、永靖鄉、社頭鄉)學子。邱海將所得銀兩重修文昌祠,供給月課獎助學生。他病逝於員林,所有財產捐贈此祠,留下八甲多學田。









正殿橫梁上掛有書院教席林天爵1925年題名的「瑞光聯斗」匾額,樑柱等結構建築於1952、1953年兩度大修,柱上刻寫著五副對聯。神桌供奉文昌帝君神像,陪祀文護法孔明、武護法關羽,前有倉頡香座。神龕上方有林天爵書寫「宏開景運」木匾。神龕木雕代表「一路連科」的蓮花叢中棲鷺鷥,和「喜上眉梢」的喜鵲跳躍梅樹,皆在1997年4月被竊。左步通牆邊奉祀邱海先生祿位,木牌上刻「興賢書院經始紀念」,右邊寫「昭和三年」,左邊寫「戊辰春月」。步通右邊上懸一銅鐘,下有一皮鼓,都是1928年訂製。

進入正殿:




左右兩殿、後殿及周邊建築,左步通牆邊設一神龕,奉祀邱海先生祿位







興賢書院還有一個敬聖亭(惜字亭、建於1957年)、及建築細節:






地藏庵:
位於興賢書院旁邊,地址為:
中正里萬年路三段83號,維基介紹如下:

廟內有刻著「乾隆丙戌.萬善同歸」石製牌位,標記著創立於1766年(丙戌年)。《彰化縣志》卷五.祀典志:

大眾廟:即厲壇也。一在鹿港菜園,嘉慶二十年建。一在員林街東畔,一在西螺,皆里民公建。

關於此廟由來,耆老張耀北表示,廣東饒平一帶移民到圓仔林(今員林)移墾,在今員林公園附近與平埔原住民發生原漢衝突,雙方死傷慘重,直到乾隆年間(1766年)饒邑太學張卓徽出資買下附近土地,僱工將兩方屍骨集中裝甕,豎立牌位祭拜。廟方主委吳亮寬則說,1766年員林街閩客械鬥,無主屍骨本來要以牛車運到三塊厝(今百果山一帶)安置,結果牛隻至今廟址前突然不動,先民便將屍骨就地安葬,後來張卓徽立石碑紀念。







保安堂曾春泉洋樓:地址為:博愛路24巷6號,位於員林第一市場民生路旁巷弄,離興賢書院不遠,可以一起參觀。目前仍為私人產業、後代居住中,無法進入,只能從後方市場進入博愛路24巷停車場處觀看。

彰化縣文化資產網介紹如下:

根據員林鎮志記載,保安堂醫院是昭和11年(1936年)由曾春泉醫師創建,建築為4層樓,外觀採融合西洋與閩南風格,大門正面採用5開間設計,1樓門楣上仍留著銅鑄「保安堂」招牌,2樓正面為弧形突出陽台,3樓左右是寬廣陽台,樓頂加蓋約2米見方的望樓,能俯視四周街景,是城堡一般的雄偉建築。













萬年里劉宅:地址為:員水路二段127巷37號,國家文化資產網介紹如下:


萬年里劉姓為廣東潮州饒平人,原住在附近浮圳,擁有大片農墾地,日治時期劉氏家族分家,劉允因撫養自附近柳家,此一支派族人乃從浮圳再分出到萬年里,因此這一族系有所謂「劉皮柳骨」稱謂,傳至目前四代族人居住於此。

劉宅為兩落厝傳統閩南漢式「ㄇ」字三合院,前後兩落建築興建相差約20至30年,為「劉皮柳骨」族支擴建,前落三合院是昭和5年(1930年)興建而成,據說劉允父親為照顧此一支脈,先於萬年里蓋此宅,再將「劉皮柳骨」族支搬遷過來。戰後劉家子孫繁衍,遂進行後落擴建房宅的擴建,約民國40年至50年(1960年代)左右建成。後代子孫繁衍,於兩落三合院周側加建許多平行於護龍的房舍,因各房舍興建時間及起造人各異,故延伸增建的房舍型態各異。








建築的細節,非常精緻的木造及雕刻:









進入第二進後方有草地,有些荒廢的老物件(鼓風機已壞),看看石造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