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銅鑼鄉古蹟篇(一):銅鑼澗窩的李屋惇敘堂(李氏祠堂)建於清嘉慶25年(1820年)、同時期旁邊田心伯公土地公(龍貓伯公土地公廟)、通霄鎮城南李氏公廳李騰清古宅約道光年間1837以後
今天我們要介紹苗栗縣銅鑼鄉的古蹟:總共分兩部分,第一篇要介紹銅鑼澗窩的李屋惇敘堂(李氏祠堂),第二篇是銅鑼的幾座廟宇:包括九湖村武聖廟(祭祀關公)、天爵寺(主要祭祀觀音大士)、天后宮(祭祀媽祖)、樹泉寺法尊堂、三聖宮(祭祀天上聖母、五谷大帝、開台聖王就是鄭成功)等。
以下是銅鑼鄉公所的古蹟列表介紹,
https://www.tongluo.gov.tw/News.aspx?n=7282&sms=10612
以下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兩間李家古厝:
一、銅鑼李屋惇敘堂:門牌為銅鑼鄉竹森村(古地名三座厝、小銅鑼灣)竹森68號
https://blog.xuite.net/apex.cheng/wretch/301149396
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文字節錄如下: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02186&IndexCode=Culture_Place
「澗窩」是銅鑼的老地名,表示山陵中的深溝。李家建築原為泥磚瓦屋,昭和10(1935)年大地震全毀,翌年改建為穿鑿屏仔壁,屋頂覆水泥瓦。民國70(1981)年重新彩繪,民國82(1993)年將正身屋頂改為綠色琉璃瓦。
屋前有半月池、有很多鴨鵝、各種魚類。外牆上有詩詞題字、還有楹聯(請見下圖),往外望去可見一片綠意盎然的農田,右側則為山上,我們拜訪時李家後代李大哥為我們熱情解說,山上有祖墳,也有通往通霄的挑鹽古道,當時眼前田地以及山坡上大片山上土地,都應該屬於繁華的李家。
李家祖籍為廣東長樂(現在的五華縣),來台開基祖為德萬公,譜名應龍,諱緯烈,是李氏庭芝公長樂開基後第18世祖,乾隆38(1773)年16歲與父親李維棟渡海來台,最早先居住在當時歸彰化縣的東勢角土牛地區(現在的台中市石岡區土牛村)。30歲在土牛娶妻連氏,後移居彰化黃子社,經營稻米買賣,李德萬在黃子社地區居住約十年後購置田產,其父李維棟過世後,便將母親與弟弟以及侄輩都接到台灣來。李家在黃子社居住二十多年,當時臺灣常有動亂,也有閩粵漳泉械鬥等,李家逐漸壯大穩定下來。大約嘉慶末年李德萬約六十歲時,因洪水為患田地流失,李家開始購買芒埔田(現中苗一帶),並移居苗栗開墾。
根據「澗窩李氏族譜」記載:
在銅鑼澗窩定居,也開始在銅鑼「買田復買山,且耕且闢,公以為得山得水,終於此而安家焉。於嘉慶25年(1820)興建李氏家宅,也就是目前宗祠惇敘堂的前身。
李德萬生了六個兒子依序為:騰蘭、騰桂、騰清、騰華(在地方上以武術知名)、騰彬及騰祥。其後代人才眾多輩出、可以從楹聯題名看出後代的成就,如李祥甫(清代秀才)、李聯璧(新竹銅羅庄協議會員後任庄長、三叉庄庄長)及李白濱(李祥甫兒子、京都大學畢業曾參選苗栗縣長)等,都是地方上知名的文人。
淡新檔案中的有一個李騰清案紀載,可以看出李家後代成就:
https://asiilo.blogspot.com/2013/01/1882-1884.html
德萬公娶妻連氏,育有六子:騰蘭、騰桂、騰清、騰華、騰彬、騰祥。長房李騰蘭,裔孫多務農,其三子鎮光為武生。二房李騰桂,宿儒,善貨殖,曾與竹塹城陵茂商行合資創辦「萬興商號」,並定居苗栗經商;其子逢馨監生,孫鎮邦武生,曾孫聯璧,日治時期歷任三義、銅鑼二庄庄長,頒授紳章。三房李騰清性敏好學,精岐黃,多才藝。四房李騰華質體魁梧,性喜習武,頗具武藝。騰清騰華兄弟二人,曾隨官兵勦平匪禍,均保舉軍功六品職銜。騰清之三子時珍,以軍功賞藍翎千總,孫鍾萼(後改宗萼‧即祥甫),清代府庠生,極具文才,日治時期亦地方所望重。李騰華精於武術,子多承其衣鉢,勤習武藝,諸子中,逢年、逢春、逢香皆武生加六品,逢時五品,逢科例貢生,孫鍾奇亦是武生出身。五房騰彬,監生,育有六子。六房騰祥,青年過世,未娶,過繼二房、四房二姪為嗣。李家德萬公派下六大房,於道光十七年(1837),兄弟分產別居,各自發展。分家後的李家,以三房李騰清及四房騰華派下,在地方上較為活躍(李祥甫1931、黃鼎松2009)。
惇敘堂最大特色是院子中的鵝卵石地面滿滿鋪面,這些都是李家祖先在嘉慶年間建惇敘堂時保留迄今。鵝卵石鋪面是一般客家建築常見的化胎鋪面,客家先民相信鵝卵石化胎鋪面為祈求多子多孫的風水意涵。
惇敘堂建築的各項細節:雕飾、擺飾、樑柱、繪畫、基石等
惇敘堂正廳祖先祭祀的牌匾、雕塑及香爐等細節
正廳還有一些繪畫及古老桌椅,也值得一看!
在門外廣場上有石筆殘座及練武石,石筆是22世子孫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應該就是李白濱!)所立,而李家熟悉武術後代很多,練武石是日常練武訓練用。李大哥親自舉石頭給我們拍照!
惇敘堂後方有一棵大茄苳樹,歷史應該也超過百年以上,李大哥特地帶我們繞到後方去看,樹圍要兩個人合抱的寬度,應該是一兩百年以上歷史,遙想一下當年銅鑼這邊李氏祖先開墾,水田綿延、阡陌縱橫,門前半月池鴨鵝成群、鳶飛魚躍、右側山坡上都是梯田茶園、又掌握挑鹽古道到通霄進行閩客之間、漢人和原住民之間,茶葉、鹽業、稻米農作物的交易等,李家座落在絕佳的位置,成為富甲一方的富翁。
目前後代也居住在惇敘堂,古蹟有了新生的意義!子孫在祖先最先生活的地方,持續生活著,數百年來的傳承,在同一個場域生活著!!一起看著同樣的山、一樣在百年茄苳樹下散步!
而左側土屋是知名歷史人物丘逄甲出生的地方,我不確定是不是這頹圮的土屋,但資料的確寫丘逢甲出生地於此。丘逄甲父親丘龍章設館教書就在於惇敘堂後方。光緒20年(1894)丘逢甲離開台灣前寫下這首知名的詩:「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丘逢甲的維基說明: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98%E9%80%A2%E7%94%B2
要離開惇敘堂前,往前仰望田野,可以看到一個獨特的土地公廟,這是知名的網紅打卡景點,是與惇敘堂同年代、超過200年歷史的田心伯公(客家話、土地公為伯公),土地公廟藤蔓叢生,長成很像龍貓的樣子,非常可愛,水天相映之下,在天地之間融入水光山色美景之中。
以下為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介紹: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0393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李騰清(老三,他也是當時地方上名醫)與李騰華(老四)在地方上組織鄉勇、協助清朝官府剿匪維護地方治安,以軍功授予六品官銜。而源自銅鑼惇敘堂的通宵李家在光緒年間,因五代同堂被御準旌表頒聖旨『五世同堂』,但當時交通不便,聖旨送達李家時,李騰清已過世二年(1881年至1887年),李家子孫為了紀念祖先,在每年元霄節過後客家習俗掃墓時,都會舉行用古禮「武官下馬、文官下轎」的頒聖旨儀式祭拜祖先。
當聖旨送達李家時,負責傳報詔書的「報馬仔」,一路敲著鑼到達公廳向宗親通報,隨後掃角隊出發,迎接騎馬的武官及頒發聖旨的文官;隨後李氏宗親的長老們身著長袍,跪在公廳前迎接聖旨,重現昔日迎聖旨的盛況,接著進行祭祖,一到李家大門武官隨即下馬,而傳達聖旨的文官也帶著聖旨下轎,宣達聖旨口喻。
這是關於這項古老接聖旨祭祖的報導: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181281
通霄李騰清古宅建築與銅鑼惇敘堂類似,地板也是鵝卵石胎化鋪面,正廳及地板、雕欄楹柱皆同,只是規模小了一些。
室內有後代捐獻資料、這些可能是整修後,原本的建築物件,目前放置一旁!
苗栗縣銅鑼鄉李騰清墓(大正十四年, 1925) @ 新竹
https://blog.xuite.net/fdchen/building/23510344
李騰清後代百歲人瑞李玉羅:生於民國前1年1910年,曾任苗栗縣議員、父親為李金謙,堂叔公為清末秀才李祥甫。李騰清是其高曾祖父,曾競選苗栗縣長的李白濱是其堂叔。光緒8年(1882年)李騰清82歲(1801至1887),其孫子李阿番當年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