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古蹟巡禮:金門城、金門酒廠舊金城廠、朱子祠、浯江書院、金門高粱酒史館(葉華成故居)
再介紹金門古城牆:
金門守禦千戶所城位於今中華民國金門縣,又稱金門城,是明朝衛所制下隸屬永寧衛的金門守禦千戶所(簡稱金門所)之城池,由江夏侯周德興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四月到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間所築成,但《滄海紀遺》(1568年,洪受)載說:「金門千戶所城……洪武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得興來築……」,而《明史》〈卷九十一〉「兵三」亦記載這些衛所設置於洪武二十一年,而許志仁於《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門及其海域》中認為金門城可能是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才落成。而因為浯洲嶼上建了此城,島名遂改為金門。
金門城的興建始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四月,約在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落成,但《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門及其海域》(2009,許志仁)一文據《滄海紀遺》與《泉州市建築志》(1995年)關於崇武城的記載而認為金門城可能是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才落成。初建的金門城周長630丈(約2016公尺),城垣高1丈7尺(約5.4公尺)、寬1丈(約3.2公尺),開有四門。
後來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時,都指揮谷祥強化城池防務,除城牆增高3尺外,並在西、北、南三面加築月城。正統八年(1443年)時,都指揮劉亮與千戶陳旺又建四門敵樓。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時,所署燬於火。
明末永曆年間,金門一帶曾為鄭成功的練兵之地,而在1663年金門被清軍攻陷後,金門開始遷界。三藩之亂期間,金門一度回到鄭家的勢力範圍,但在1680年又被攻陷。清軍兩度入金造成金門「遂墮其城,焚其屋,棄其地,遷沿海,遺眾於界內而還」。而在此後,總兵陳龍一度打算重建金門城,但1682年決定將總鎮署遷到後浦,金門城地區因而沒落。
參考金門觀光旅遊網:
https://kinmen.travel/zh-tw/travel/attraction/429
南門為金門酒廠舊金城廠入口、北門臨近三館:明遺古街故事館、酒鄉文化館、黃天佑紀念館、東門出去可以到:文台寶塔(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及虛江嘯臥碣群。
參考上一篇記錄:
http://terrylogin.blogspot.com/2021/09/1387.html
金門朱子祠:位於浯江書院內,是為了記念朱子而建的祠宇。建築物原為縣丞署,清乾隆年間通判移駐馬家巷,議將衙署拆除,職員黃汝試認為可惜,出銀購買,於乾隆45年(西元1780年)改建為浯江書院,並塑朱子及先賢像供奉。次年,金門又設縣丞,新官無處辦公,經士紳捐貲,就義學基址改建為書院,並將朱子及先賢像移入新廈。新建的浯江書院,計分四落,除大庭及照壁外,由前而後分別為大門、儀門、講堂及供奉朱子的朱子祠,左右並設東、西廊學舍各八間。 金門設縣後,浯江書院改為高等小學校。民國15年(西元1926年)更名縣立浯江小學。
請參考文化部介紹:
https://view.boch.gov.tw/NationalHistorical/ItemsPage.aspx?id=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