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淘寶開通超商繳款及中國跨境電商新稅制之我見

<歡迎自由轉載、無須通知>

基本上先澄清,這幾天火熱的「淘寶開通超商繳款」、與4/8中國海關施行「跨境電商新稅制」是兩件事,請先不要混為一談。身為一個淘寶小C店的經營者與曾做過天貓短暫時間的微型企業來說,試圖用我的角度來說說兩件事:

日前因為玉山銀行銀行宣布推出跨境金流新服務,在全省超過8,000家統一與全家兩大超商龍頭合作跨境網購金流,只要在淘寶網購物就可以到超商透過「代碼繳費」方式完成跨境付款。這個創舉導致了這幾天台灣許多電商業界夥伴非常激烈的討論,詳見以下文章報導:

淘寶強勢登台,台灣除了抵抗還能做甚麼?(作者是電商資深前輩陳昶任,也是Shopping99耐德科技創辦人、同時也是電商重要社群:ECO-電商跨界合作會(原媒體操作研討會):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ECO.ORG/ 的發起人之一。

玉山開放跨境網購金流淘寶下單、超商付款,將重創台灣電商!?

開放淘寶超商付款將重創台灣電子商務!業者建議金流物流要同步控管

連結:


http://www.dgcovery.com/2016/04/10/we_want_fair_competition/

這件事真的會重創台灣電商嗎?事實是淘寶進入台灣後,的確造成台灣電商網站大洗牌,淘寶在台灣流量請參考這篇文章「2015台灣網路C2C拍賣市場概況」:http://tesa.today/article/665

淘寶挾中國低廉製造和廣大市場,加上中國資本市場運作的不透明,許多中國互聯網電商發展,根本是國家資本傾注資源讓某些領域電商發展,事實上台灣在與這樣大型的電商對抗時,本來就不具備任何優勢。也不只台灣,許多國外電商去到中國也因法規、民情等紛紛踢到鐵板,中國的網路管控讓臉書、GOOGLE、歐美的大型電商公司都佔不到便宜,最後只能退出、或者採用併購、或與中國本地電商合作。

但其實台灣人購買淘寶並非從此刻才開始,早在2013年淘寶調查統計,嘉義市的年人均消費當年約32萬台幣,高居兩岸三地之冠,請見以下連結:

個人推斷是因為有某幾家大型服飾電商品牌落腳在嘉義,大量進口商品到台灣電商市場銷售,締造這個驚人業績。而早些年許多網路拍賣賣家直接在淘寶網買貨,再賣回台灣電商市場早就不是公開秘密。最早期2006年老牌的電商公司網勁科技就和淘寶對接,成立obuy全買網,帶領台灣品牌攻進中國電商,成立「淘寶台灣館」,早期台灣電商其實對中國市場還有優勢,但因某些因素這幾年則完全翻盤,東京著衣品牌2007年在淘寶透過全買網開店,短短幾個月就締造數千萬業績。

而當時網勁旗下還有一個荷包網,台灣人要擁有支付寶帳戶必須親自飛一趟中國,辦完銀行戶頭才能申請,荷包網早在2007年左右便提供台灣買家去淘寶網購物,但代充值幫買家付款給淘寶網賣家,買家只要在台灣付新台幣給荷包網即可。當年荷包網前身是淘1站,主要是代付中國蘑菇街網站(2016年1月和美麗說合併)上許多時尚商品,但後來隨著網勁賣給東森集團,荷包網代充值服務也於2013年5月停止。

但2012年淘寶更全面開通全球信用卡付款,任何一張台灣發行的Visa/MasterCard/JCB 信用卡,都可以直接刷卡付款買淘寶網上任何一件實體商品,只是手續費高達4.5%(支付寶收取3%+海外另收取1.5%)。而2013年10月淘寶網和7-11合作推出「國際轉運」服務,隨後全家便利商店也跟進,台灣買家在淘寶網購物變得更簡單,當時淘寶網買的商品就可寄回台灣在便利超商領取。而2014年玉山銀行開放了atm轉帳支付支付寶,只要申請該戶頭,可以直接在台灣用新台幣繳費支付寶帳號,只是要收取1%手續費。

看完上面說明,其實可以知道:淘寶影響台灣電商市場不是這一次「玉山和淘寶開通超商繳款」而已,10年前就開始影響,只是開放便利超商繳款也許是最後踹一腳。但應該要思考的是為何這10多年間,台灣電商會從領先中國,變成現在遙遙被拋在腦後?這才是應當擔心的重要問題!!!

曾有某知名電商平台前輩跟我說,她早在2005年就想去中國發展,當年該網站營收還贏過中國當當網,但投資該網站集團卻不願意前輩去中國發展電商,等到突然醒悟中國電商挾世界資本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而今年4/8中國海關開始實行跨境電商新稅制,請參見以下新聞:「陸公布跨境電商進口品清單 採正面表」,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407007675-260409

進口稅新制 電商嚴陣以待,連結:

原本台灣商品要運送到中國最早是用小三通模式,簡單申報後就可運送,後來2014年左右中國開始收縮小三通模式,改採跨境電商,劃定了許多自貿區,鼓勵海外公司去自貿區開設公司,境外的商品可以直接寄送到自貿區,只要依照規範繳交「行郵稅」(每種商品稅率不同),就一樣當成通關稅率放行。但這次新稅率則開始列出進口商品正面清單,只要不在清單上商品就必須採用正常通關繳稅,舊稅率根據不同類別產品,分別適用10~50%不等稅率;新稅制實施後,稅率提升至15~60%。比如過往食品、保健、嬰幼兒、日用品等根據舊制,只要繳交10%行郵稅且應納稅額低於50元人民幣免稅,基本上數量不大都免稅。但4/8新稅制無論進口數量多少就必須需繳納11.9%稅金。

一個人單次進口2,000、一年20,000內,可免徵收零售進口稅中的關稅,但仍須繳納包括增值稅(通常為17%、13%)和消費稅(
比例稅率從3%至45%、定額稅率從人民幣0.1元至250元)

這幾天中國海關紊亂一團,許多作跨境電商的網站因為4/8後沒賣掉商品就必須依照新稅率課稅,成本變高就必須提高售價。由於海關尚未有具體明確做法,許多進口商品都無法通關、台灣運送到中國的商品都卡住,導致很多台灣電商夥伴損失慘重。也因為稅率變高變成商品成本變高,電商更不好做了。我預估會有一波台灣廠商倒閉轉型潮,但當然也會更痛恨中國電商市場,說不定也順便討厭起淘寶網,當看到淘寶開放超商取貨付款,就更生氣不爽了

我個人對台灣電商沒啥期盼了,台灣一直有擁有資源的人不懂、厲害的人沒資源的窘境,狗吠火車只有以下建言:

◎希望政府官員或諮詢顧問等,應當要有實際做電商領域的人,比如博客來創辦人張天立、網勁創辦人游士逸、Shopping99耐德科技創辦人陳昶任夫婦、還有很多實際電商經營經驗的前輩等,不要都只相信學者教授,沒有實際對電商環境長久時間的投入與理解,做出的決策會死人的。

◎刪除資策會和一些公法人機構的預算吧:講出來會得罪人,這幾年政府鼓勵電商網路創業,但一堆錢給資策會這些公法人團體,就只會辦講座、研討會、或者拼命做研究報告,說東南亞跨境電商多好多好,拜託只要留下必備的研究經費,其餘預算不如成立基金,直接把錢拿去投資新創公司吧。一家新創公司有時候只需要幾十萬幾百萬,多投個幾百家也不如某些交辦專案預算多,只要成功幾家就夠了。

◎建立境外支援體系:台灣政府雖然外交吃癟,但其實可以編列一些預算,到海外一些據點,透過買房地產、提供駐外人員(財會、法律、創業媒合等專才)提供台灣年輕人到海外住宿、打進當地市場的資源。進入新市場初期成本由政府來提供,新創團隊就負責往前衝就好。

◎建立公平的稅制和法規環境:除了像淘寶這種境外公司進來台灣,應當要繳交同樣的稅,也應當遵守相同法律。比如保養品台灣廠商需要申請繁瑣的妝廣字號、檢驗標準等,但境外電商網站卻反而不需要遵守,這不是很荒謬嗎?這是不公平的競爭!我更呼籲應該要去課徵炒作房地產、高科技產業高污染產業的稅,台灣房地產炒到這麼扯,講穿了台灣會變成這樣就是政府放任炒作房地產這種沒有實際產值的投入,妳信不信很多炒房賺幾千萬幾億的富翁,繳的稅遠比腳踏實地上班或電商創業網站銷售幾百萬的中小企業少??台灣新創公司很缺乏資金,政府不要干涉或支持特定產業,但應該用稅賦這種工具讓民間資金導引到投資新創企業。我曾建議過比如35歲以下年輕人創業,直接領取100萬,如果失敗就不用還,鼓勵新創及培養創業技能。或者讓有錢人投資新創公司某個額度直接免稅,讓更多年輕創業者可以拿到創業資金。



我常喜歡秀這張圖,資料來源:修訂自劉常勇(2000:50、58),台積電與世界先進(1996)公開說明書,別再相信甚麼台灣高科技業一開始多勇猛的鬼話了,好像講的台積電、聯電當初都不用政府支持,都是某某天縱英明,不是的,就是政府投資。但現在不應該在投資房地產及某些已經不在高科技的高科技,趕緊引導資源去新創公司吧。

在台灣常常會沮喪,但繼續努力吧!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中國b2c保養品網站(2016版本)歡迎轉載自由使用

中國幾個b2c保養品網站:

1、致美網:http://www.zm100.com/

(和美國這家保養品網站合作:http://www.skinstore.com/)

2、聚美優品網站:http://www.jumei.com

(原本是團美網做團購,已在Nasdaq上市,正在私有化)

3、天天網:http://www.tiantian.com/

(超老牌,1999年就成立)

4、樂蜂網:後來被唯品會買走:http://www.vip.com/


5、麗子美妝:http://www.lizi.com/

(原本是NALA網站)

台灣團隊:

www.wangshanghai.com:網上海網站、2006就開始

www.clady.com:喜樂遞網站、2006開始,但現在可能已經不在

日本進軍中國美妝:

◎玫麗網:全球首頁www.cosme-de.com,中國首頁www.cosme-de.com/gb/main/main.html


◎DHC:www.dhc.net.cn,日本化妝品牌
◎即尚網:全球首頁www.jshoppers.com
中國首頁:http://www.jshoppers.com/index-ch.asp,日本郵購第一品牌nissen旗下網站。

中國本土美妝網站:

www.ugou.cn:優歌網、2004

www.no5.com.cn:No5時尚廣場、2001
www.zdface.com:妝點網,2007
淘寶最大:檸檬綠茶:http://shop39512.taobao.com/,現在也開始賣食品

海外進軍中國:

◎最早1997最老最齊全的草莓網:http://tw.strawberrynet.com/main.aspx


◎Sephora:中文叫做絲芙蘭,全球首頁www.sephora.com、中國首頁:www.sephora.cn


◎莎莎:http://www.sasa.com/,香港莎莎也開始銷售中國。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創業的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View,RBV)

<放假可以喘口氣思考!!>

這幾年有小小地參與一些農地耕種(半調子、請農業前輩指教)工作,一塊農地如果地力不足,或是閒置過久通常在開啟耕種前要先做一件事:就是把土壤刨起深深一層、然後換取土壤,這個動作就是改善整塊地的土壤,然後重新接水路、打井,或者重新討論改變耕種的作物。換土壤可以改變菌種、肥份、結構等,改變整個耕種環境,才有可能種植特定的作物。

有時候常會看到很多創業朋友會拼命去跟隨某些企業,或者抱怨台灣環境如何??我會想起換土壤的作法,企業管理基礎理論有一個1984年由Wernerfelt提出的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View,簡稱RBV)(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Birger Wernerfel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 No. 2. (Apr. - Jun., 1984), pp. 171-180.)。簡單講就是:企業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由於各種不同原因,企業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具有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決定企業競爭力的差異。創業也是一樣,沒有任何兩個人的出發點是一模一樣的。

很多時候妳拼命去學習別人、或者追隨某些特定人作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其擁有的資源,妳不一定會擁有,其作法她可以做,可以奏效,但也許妳並無法仿效學習,就算表面上資源都很雷同,最後因為執行力、團隊、時空環境等等因素,其實極難模仿已經成功的典範。加上因為資訊傳播快速,不會只有妳看到成功典範,別人看到也會學習改善,就更會降低學習的效果。

這也是為何我一直強調:創業其實很難教、也不太有系統性課程可以學習,因為變數太多了,要顧慮的層面太多,最後變成必須很有彈性因應環境變化去改變。妳所羨慕、或所學習的對象,往往都是因為考量其整體資源後,該創業者或企業主做出最佳反應的結果,但時空環境變化,還有資源不同,妳其實無法100%去學習。但要不要學習呢??我的看法是:妳可以敞開心胸去跟一些走在前面的前輩學習,多互動多對話,然後建議真的可以去讀讀管理商業等學系,不是為了學位,是為了觀察在某特定環境條件下,那些成功者的應變作法,重點根本不在於其做法為何,妳應該觀察學習的反而是,她們怎樣觀察?怎樣做出應變的思考邏輯,還有她們怎樣觀察變化怎樣因應改變??以及怎樣修正調整??這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根本不是某個特定方法、或是某種特效藥可以克服一切!!

反過來說妳真的應該想想思考自己最後要去的地方,先確定方向,然後偵測環境、評估自己擁有的資源,最後做出調整與變化,而創業也不太可能都100%確認才去做,通常就是有部分把握、思考一部分就先做,這是個性的不同,沒有好壞,有人喜歡一邊做一邊調整、有人則希望<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喜歡把每一個細節都準備好再出發。但說到底就是擁有的資源不同,才有不同的思考和做法。如果妳一直想學習模仿別人,但妳並不擁有那樣的資源,答案其實是很明顯的。這種觀摩是沒有意義的,妳可以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但其實妳更應該花更多時間想想自己要去哪邊?自己擁有那些資源?在現行資源下要怎樣做最好?並且應該怎樣調整?怎樣在失敗後快速修正並且再次測試。妳想去的地方才是最應該花時間思考的!!!

而整體國家環境就像最前面所述,如果土壤環境是特定土壤,那就一定會是某種類型的企業出現,不會有懸念!!如果不改變這個土壤結構,或者根本不做<換土>動作,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機會改變結構的。就算妳勉強種下去幾株新植物,但土壤菌種、肥份等都沒改變,都是既有的環境,答案是新植物鐵定活不了多久,就算勉強有一兩株活下來,大概也活不了多久、或者也僅能勉強存活而已。如果想要讓新品種植物活的好,最關鍵的點反而應該是<更換土壤基土>

但很可惜的,這件事要花比較久時間,也必須先讓土壤休養幾年,讓土壤改變結構後才有機會讓新品種植物萌芽茁壯,但通常在台灣是沒人想要這樣做的。但,沒關係,那怕需要用鋤頭一鋤一鋤更換土壤,需要幾年10幾年,至少我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農夫醒過來,開始體認到這個事實,那...........


就讓我們彎下腰、開始換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