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南投縣魚池鄉埔里鎮廟宇及古屋:東光村木屐囒石佛公(祏靈宮)櫻花公園、向天圳、興善社區慶隆宮三山國王、洪宅古厝1號宅燉源堂、慶隆巷20號蔡家古厝、埔里興南宮千年茄苳樹王公、醒靈寺吳光亮石獅

這次探訪時間為2023年9月,現在整理出來:

日月潭周圍有許多先民開墾的遺跡及建築,一般會從魚池鄉或埔里鎮進去,以下是本次探訪的古蹟、廟宇等等。魚池鄉東光村是台灣早期第一個電車鐵道的村落,當時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台電前身)興建當時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日月潭第一水力發電所,為載運材料及人員,因此興建台灣第一個電車鐵道。總站位於魚池鄉,而鐵軌路線也行經東光村。以下為東光村的古蹟及廟宇等介紹。

石佛公:祏靈宮,地址為魚池鄉東光村興善巷13-3號,近幾年因為櫻花景觀聞名,但因為9月到訪沒有看到櫻花,但自然風光很美。旁邊有櫻花公園可以在春天來賞櫻。 

這間廟有很神奇傳說,原本主廟為東山祐靈宮,位於彰化縣員林市南東里的石頭公廟,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B1%E5%B1%B1%E7%A5%90%E9%9D%88%E5%AE%AE

傳說乾隆年間彰化縣東山庄郊外,每逢夜晚居民在圳岸頂經常見到光芒,但往查看未發現任何人跡。一日庄內一名乩童起乩說,他是石佛公附身,希望庄民在毫光展現處挖掘。莊民依囑咐在該處挖掘六尺後,發現有一二尺八的石頭,上面刻著「石陀佛」三字。

1918年魚池鄉東光村民楊淄、張成兩人被日警追緝,某日路經東山祐靈宮,適逢舉行盛大祭典,兩人祈拜發願若是能平安回家,必戒賭習且迎回家鄉奉祀。數月後兩人果真安返家鄉,經年餘,就在東光村以三塊石板建成小祠。昭和15年(1940年),楊淄與吳木杞等將小祠改建為木墻土壁。



東光村(原名木屐蘭)是一個古老開發小鎮,很幽靜適合久居養老,可參見以下介紹:

https://cloud.culture.tw/frontsite/inquiry/emapInquiryAction.do?method=showEmapDetail&indexId=29840

引用內文如下:

向天圳:日治大正七年時(1918年),日人計劃在日月潭築壩蓄水發電,但日月潭本身欠缺水源注入,日人便於仁愛鄉武界部落上方約一公里處築壩攔水,並建造一條長15.12公里的地底隧道,將攔阻濁水溪水引進隧道,經埔里東埔、魚池過坑、東光村等地,然後穿越水社大山注入日月潭,這條地底隧道稱為武界引水道。東埔至武界路段,山高峻嶺開路運輸不易,因此採用流籠方式,在東埔、武界、及中途山上,利用附近現有木材架空裝設流籠來運輸人員與材料,同時在東埔、過坑、公林三處開挖出入口,連接引水道,方便運輸,中途經過木屐蘭溪河床,河床床位低於隧道床位,不得不採架空水道經過溪流,再進入隧道流入日月潭。這段露天的水道,就是木屐蘭(東光村)的向天圳。


山中空氣非常清新,種植檳榔、山蘇、田七(三七)等







沿路可以看見這種鄉村老宅:


路旁有一株老樹:南投縣編號91號的珍貴樹木,是東光村的鳥榕老樹,樹高約13公尺、樹圍3.3公尺,樹齡以2015年為基準約為120年,距離石佛公約100公尺。



東光村慶隆宮:地址為魚池鄉東光村慶隆巷26號(本地為興善社區),祭祀三山國王。廟宇歷史如下:

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55176

同治3年(1864)2月,蘇阿理、蘇三好、施阿連等人從台中廳下東勢角移居木屐囒,奉持三山國王神尊,經眾人協議,募捐材料,合力建造一座木造茅屋小廟,顯賜為「慶隆宮」,設香牌以戶輪流朝夕供奉祭拜。光緒 14 年(1888)10月改建為泥土牆蓋瓦廟宇。大正6年(1917)1月5日地震,慶隆宮土牆倒塌,於是將三山國王神像暫遷安奉於陳添家宅,歷時五載。大正11年(1922)秋庄民募集經費,以紅磚蓋瓦重建慶隆宮。1959年八七水災,原建於東光村後山山腳下的興善社藍田書院被土石流淹沒,原供奉神祇五文昌三恩主,暫遷至慶隆宮內,合併敬奉。1974年慶隆宮改建為二層樓宇,基層奉座三山國王,階層崇奉五文昌帝君,於 1976 年竣工。1999年921大地震慶隆宮全毀,村民通力合作搶救神像,於2001年搭建臨時奉安所供奉朝拜。2011年在村民全力合作下完成原址重建。






1999年921大地震全毀重建



廟中的藍田書院共祀,藍田書院歷史如下:

藍田書院原為學堂兼文昌祠,1937年7 月 7 日蘆溝橋事變逐漸荒廢,文昌帝君神靈避禍於木屐囒(東光村)。1943 年村民商議於山茶仔林蔡清壽宅,設聖鑾彫刻五文昌、三恩主聖像恭奉歷由二年。至 1945年賜名興善社藍田書院,1946年於東光村東方山腳下啟建廟宇、1947年竣工。1959年八七水災興善社藍田書院被土石流淹沒,原供奉神祇五文昌三恩主,暫遷至慶隆宮內合併敬奉。



廟中供桌為民國36年古物,當時許多藍田書院文物被搶救出來,目前存放在慶隆宮。



東光村也保留完整的傳統閩漢民居建築,分別如下:

洪宅古厝1號宅燉源堂建於大正五年(1916年),是東光村最為有名古宅,但不確定是否為本宅。本宅為左右雙進護龍的三合院,左右兩旁檐廊都雕刻典雅木窗,但私人住宅未能進入參觀。由洪氏三十世洪長遠興築,後方高凸壟地種植果樹,格局採步步高升建構,房屋建築為三合院木造平房,正身七間,左右護龍各五間,共有十七間。由磚造牆園著,埕前有矮牆分隔出埕與花園,屋頂為水泥瓦,屋内有書畫對聯,地面鋪大塊釉磚,大廳供奉洪氏歷代祖先牌位,大廳門首懸掛「燉源堂」匾額,走廊圓形木柱下有精美石雕, 昔日洪氏祖先為當地望族,墾地百餘甲財力雄厚。

請參見專業說明:

門前的矮牆頗有歷史滄桑感,本宅後面依傍青翠山巒,應當是非常好的風水寶地。










洪家古厝4號宅:地址為東光村慶隆巷4號,洪家古厝有1號宅和4號宅兩間。4號宅創建於咸豐8年(1858年),是洪氏二十九世祖先洪金水五兄弟由草屯遷入木屐蘭經商時所興建。參觀時已售給其他人。其專業介紹如下:







建築有重修過,許多精緻細節可慢慢觀看:











地板、梁柱石刻及屋內的裝飾等







蔡家古厝:地址為東光村慶隆巷20號,蔡家原籍福建,百年前從台中大雅移墾木屐蘭,蔡宅興建於1910年,專業說明如下:

原為七開間大宅三合院,目前僅存正堂與右護龍。1999年921大地震後,右外護龍傾倒,除正堂屋瓦移位略有修護外,正堂挑簷斗拱已有腐朽與構件脫落的情況,右護龍嚴重損毀,蔡家古厝檐廊彩繪雖已褪色,但木構上透雕托木古樸雅致,簷廊木架上風趣幽默的獅座(斗抱)與瓜筒木作雕飾,正堂左右壁板上書畫彩繪與格扇上頂板有漁樵耕讀雕飾。









東光社區的候車亭非常有特色,旁有1957年設立的建村百年紀念碑亭。紀念碑文詳實記載東光村建立過程,包括開墾、防衛和安撫原住民等。




最後介紹兩個埔里鎮的古蹟:

千年茄苳樹王公:位於埔里鎮同聲里、興南宮旁,樹高17公尺、直徑3.92公尺、鑽取樣本木條依年輪推算樹齡約1,200多年,其維基介紹如下:







樹旁有老神在在石碑



埔里醒靈寺:
地址為:
埔里鎮愛蘭里梅村路1號,前身為明治34年(1901年)由堂主林李金水所創「解化堂」,最早僅供奉關聖帝君。建廟檀越因母親鴉片毒癮虔誠祈求戒毒,因而建廟。大正5年(1916年)大地震次年(1917年)重建並更名「醒化堂」。民國36年(1947年)出巡時先鋒太子元帥鑾轎突然起駕,從愛蘭橋來到現址,之後眾信徒決議遷建。民國38年(1949年)現址興建正殿並改名「醒靈寺」

其維基介紹如下:







三川門處一對石獅子有百年以上歷史,正面對廟門,左為母石獅、右為公石獅。據傳1878年清朝總兵吳光亮建大埔城(埔里城,埔里社廳設於光緒元年(1875年)、築城始於光緒四年(1878年),此城在日治時期徹底拆毀)時將石獅子安座於北路協鎮府衙門之門口,後因故遷於醒靈寺安置。寺內還有能高神社殘存的石燈籠,據說是醒靈寺籌建董事長許清和將神社文物搬過來(許清和當時也是神社石燈籠捐獻者之一),石獅已加上彩繪









廟中還有其他石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