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台中市沙鹿區(前台中縣沙鹿鎮)廟宇古蹟介紹陳俊德醫師「香路輕旅」四平老街:朝興宮雍正10年1732年建、玉皇殿嘉慶10年1805年建、遷善社番勒索示禁碑、保安宮三山國王乾隆10年1745年建

今天要來介紹台中市沙鹿區的幾家廟宇,沙鹿區未改制前是台中縣沙鹿鎮,這是以前標哥顏清標的故鄉及選區,地名由來為:當地舊稱「沙轆」原為平埔族一支之拍瀑拉族(Papora,為台灣原住民平埔族之一,詞源來自大肚社人自稱Papula音近巴布拉)沙轆社(Salach)的活動範圍,明鄭時期沙轆社屬於大肚王國。荷蘭統治台灣時期紀載有人口100多人請見維基百科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9%B9%BF%E5%8D%80


我們帶大家把幾間廟宇簡單逛一下,沙鹿有條老街就是四平舊街,請看官方介紹:

https://www.shalu.taichung.gov.tw/1033794/post

廟一定是接近海邊最古老,因為上岸後會先居住在離海邊比較近的地方,再慢慢往內陸移居,這條四平舊街短短幾百公尺,上面有沙鹿地區歷史發展、以及閩客閩粵之間族群衝突的歷史痕跡,近幾年由於大甲媽進香,由陳俊德醫師策劃的「香路輕旅」也介紹老街上幾間廟宇,請見以下介紹:

https://blog.xuite.net/stephen_cyk/stephen/589196772



四平老街中有許多老商號,以下成興商行是日據時代所建,是舊街三大戶之一,穎川堂號表示姓陳。此外聖教會建於民國41年(1952年)。有時間可以逛逛老街。





今天帶大家看的廟宇沙鹿區公所介紹如下:

第一間廟宇就是朝興宮:是沙鹿最早祭拜媽祖的廟宇,位於洛泉里和平街18號,相傳建廟原因是至臺灣撫慰原住民的欽差在海上遇風雨,至水裡港上岸脫險,遂感謝媽祖庇祐而在雍正10年(1732年)興建。因位於早年原住民出入社口,故被稱為「社口媽」。1765年沙鹿庄民王發募款重修,至乾隆末年巡台御史黃叔敬再度蓋屋。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9%B9%BF%E6%9C%9D%E8%88%88%E5%AE%AE







廟裡的重建碑紀錄,非常完整把歷年重修紀錄完整




廟裡陳設及重建,有千里眼及順風耳,雕塑很新可以觀賞手藝!








第二間是保安宮:這是客家人的三山國王廟,位於沙鹿里四平街181號,保安宮是福建汀州客家人興建於乾隆10年(1745年)。一位名為「阿財伯」的耆老表示客家人移入沙轆墾荒時,恭請六尊三山國王神像來此鎮守,原址位在沙鹿玉皇殿(下面會介紹)旁,即中正街福利宮土地公廟現址。《沙鹿鎮誌》中記載沙鹿保安宮和福利宮互換位置,傳說原本福利宮(現在的保安宮)位置前的竹林南溪經常氾濫造成居民困擾.當時地方仕紳向三山國王請示,三山國王降駕指示需與福利宮福德正神互換廟址,由三山國王廟的巾山、明山、獨山三位山神出面鎮壓水患.因此兩廟互換位置,此後溪水也未再氾濫。這種傳說是不是很迷人呢?但我猜跟當時閩粵族群衝突應該有關係,客家人在比較市中心可能人少(原保安宮、現在的福利宮土地公廟)、在外圍區域(原福利宮土地公廟、現在的保安宮)人比較多,因此交換廟址確保族群安全、這是我猜的啦!

保安宮的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9%B9%BF%E4%BF%9D%E5%AE%89%E5%AE%AE


保安宮三山國王廟與福利宮土地公廟互換的報導:

https://ctee.com.tw/livenews/ch/chinatimes/20220324004689-260405

拜訪時保安宮正在整修,但內部可以進去,還是可以一窺其風貌,有華麗的藻井及龍柱雕刻










福祿壽雕塑,四週雕有各一隻蝙蝠,合起來「四」隻蝙「蝠」,象徵「賜福」。


後來閩客械鬥,客家人失利轉往山區如東勢等地,但客家人信仰的三山國王廟卻也被閩南族群供奉繼續祭拜,也算是一種神奇的族群融合吧!客家人離開後三山國王廟乏人管理,又久經風霜而破爛,閩南人有鑑於三山國王神靈顯赫加上不忍廟宇破爛,於是踴躍捐獻改建,原本客家人廟宇變成閩南人信仰中心,取「保國安民」意涵改為「保安宮」,但廟內大殿仍供奉著客家人的「三山國王」。


第三間是玉皇殿:位於四平街123號、祭祀玉皇大帝就是天公,建於嘉慶10年(1805年),台灣具歷史性的天公廟有「三間半」,沙鹿玉皇殿為期一(另三間為台南、新竹與彰化天公廟元清觀,其中彰化天公廟因拓寬馬路只剩半間,故稱三間半)。

玉皇殿是先民何聲良於嘉慶8年(1803年)自泉州同安縣恭請玉帝神像來臺,嘉慶10年(1805年)旱魃為虐,大肚中堡五十三庄民(今沙鹿鎮全部和梧棲、龍井、大肚部分村里)共議建廟供奉。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9%B9%BF%E7%8E%89%E7%9A%87%E6%AE%BF

有興趣了解彰化元清觀(半間天公廟),可見我2022年撰寫的彰化古蹟介紹,連結如下:

http://terrylogin.blogspot.com/2022/04/281763172621724261761.html




華麗的藻井雕飾,還有八仙的彩繪,






廟宇屋頂的雕塑






玉皇殿蒐集了各知名人士的書法,有鄭板橋、梁啟超、左宗棠、康有為、胡漢民、康熙、乾隆、曾國藩、薩鎮冰、沈葆楨、李鴻章、朱熹等人,都是由藝術家黃海泉前輩苦心蒐集而來!
















玉皇殿右側則有一個地藏王菩薩廟,在其外牆壁上有二座石碑。其一是光緒12年(1886年)的花崗岩古石碑:「遷善社番勒索示禁碑」,文字已經很模糊不容易辨認!碑文全文如下:

        「補用清軍府調暑彰化縣正堂,李為示禁事。照得案據大肚堡欽加道銜蔡占鰲、訓導楊清珠、生員蔡為章、林青、楊富年、楊松嶽、陳增培、監生陳如海、蔡瑞源等稟稱:本堡八張犁莊與該處遷善社比連,番民雜處。每有棍番相傳套語,藉以民間置買田園,無論何地,概屬番墾;是以勒索習以常,名日社規。凡遇莊民喪喜等事,迭自呼男喚女,聚堂呵聲,到處藉索。富者任其取攜,免受蹧躂;貧者告以困乏,每被橫行。遷善社東首潘敏星,挾眾控陳肚允佔葬黨毆等語一案:伏查陳肚允即陳道蘊,殯埋父棺在祖邊,址在鹿寮山後;係承伊祖遺業,歷今五十餘載,字據可稽,與遷善社毫無干涉。詎棍番潘敏星不思故轍凌夷,反敢粧飾例誣,希圖得計。而該處莊民被勒,原非一次;如陳道蘊等家貧莫措,籌葬維艱,奚堪遭此狼毒。倘從此而不洗除惡習,貽害胡底!叩乞示禁止等情到案。


        據此,前縣未及示禁卸篆,本縣蒞任接准移交,合行出嚴禁。為此,仰大肚保遷善社各屯街人等知悉:自示之後,爾等凡遇莊民有喜慶喪葬等事,不准仍前率黨任意勒索花紅、酒禮,以免滋生事端。倘敢故違,復蹈前轍,一經查出或被告發,定當拘案,從嚴究辦,決不姑寬。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光緒十二年十一月□□日給貼大肚堡沙轆街曉諭。




第二塊石碑是民國61年重建時立的「勸善碑」,碑上橫寫「玉皇殿」,內容如下:
「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作事奸邪,任你焚香無益」


玉皇殿對面有兩棵超級老榕樹,根據公告是1808年栽種,非常神奇!如今居民在此生活,見證這些廟宇古蹟,這就是我寫作的動力與目的!謝謝您拜讀!!




最後沿著四平街走道與中山路交叉,這是我小時候回憶,當時要從大甲沙鹿往台中都要搭乘巨業客運,這家全家便利超商就是當時的巨業車站,但也成為歷史了!!